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课程思政】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共绘育人“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0-04-11 作者: 浏览次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与体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深入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员参与共绘育人“同心圆”。

尊重教育规律 树立献身教育事业志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一切正常的秩序,然而各高校在贯彻“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这使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教育迅速发展起来。“这种在线教育的超常扩张,短时内维系了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疫后难以为续的困境,如何巩固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在线教育、进一步发挥在线教育的作用、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白宗新教授在《高等教育原理》课堂上,巧妙地将当前在线教育扩张现状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让学生感觉既生动有趣又专业前沿。“我们不但要与时俱进、把握高等教育学术前沿,还要尊重教育规律,保持发展定力!”白宗新教授的一番话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大家觉得作为一名好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张相乐教授在讲授《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之前,特意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作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大家自然有话可说,“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要有勤勉的教学态度”、“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张相乐教授对大家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顺势总结出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他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勉励大家未来积极投身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彭先桃副教授在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教育热点和交叉学科问题,“要跳出教育本身来看待教育问题。”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她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拓展学生视野,热心关注学生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彭老师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回报,近三年来她指导的研究生共发表CSSCI检索论文4篇、核心论文1篇,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研究生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徐发秀副教授在《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步进行,通过系统介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加深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同,使学生真正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同时她给学生重点介绍近十年来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政策及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并深入理解学前教育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投身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润“心”细无声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本领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也给民众的心理和社会心态造成极大冲击和压力。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教育与体育学院心理学科的师生们“闻令而动”,积极为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实践中,哪些心理咨询方法比较适用和有效?”张文渊副教授在《心理咨询专题研究》课程中巧妙地将各种心理咨询技术讲解与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结合起来,引导同学们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将理论技术转化为实践技能。据悉,作为荆州市心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老师早在1月26日即号召全市心理学工作者立即行动起来,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力量。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荆州市心理学会已经开通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向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确诊患者及家属、疑似病例、隔离人群和全体市民开通了一条心理求助的“绿色通道”。

熊猛副教授在讲授《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中,引导同学们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注重理论功底的积累,也要注重研究方法的训练;既要追踪国际学术前沿,也要结合中国本土文化背景,解决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结合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在这次抗疫心理援助中的突出表现和教体学院心理学毕业生在疫情期间为广大战士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感人事迹,勉励同学们学好心理服务本领,为国家应急心理援助做贡献。

郑雪艳副教授在《管理心理学专题研究》教学中,注重使用案例教学法,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央企管理方式变革和民营企业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案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并从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此外,她还积极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管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本领。

严磊博士在《心理学基本问题研究》教学中,特别注重从国家政策文件的角度说明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价值,引导研究生从国家需求角度理解自己的专业使命。通过对国务院、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的深入讨论,说明心理学在我国社会从“点缀品”到“调味品”到“必需品”的角色变化,坚定了同学们从事心理学专业研究和应用服务的信心。

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拼搏进取体育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民族传统体育深有研究的李臣教授对此感受颇深,他在研究生课程《体育科研案例分析》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及抗击新冠疫情的讲话精神引入课堂,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开发,面对新冠疫情体育人该如何作为,新时代全民健身如何操作等,启发学生思考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路国华教授在《专项运动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通过中国女篮赛前动员的视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活学活用心理技能训练方法的同时,学习中国女篮顽强拼搏、爱国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融合发展,进而提升课堂的效率与品质。

杨青宝副教授在讲授《排球》课程“正面上手发球”这一内容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对日本女排比赛中,女排队员张常宁连发7个球并直接导致日本女排崩溃的典型事件巧妙融入发球技术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发球技术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好发球技术的决心,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恒波副教授在讲授《教师专业发展导论》课程时正身处疫区,面对严峻的疫情,授课教师需要和同学们共同克服网络教学中的各种困难。张老师通过对雨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QQ群等多种教学平台的不断探索,已由网络教学“生手”变成“达人”。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在课程中穿插有关新冠肺炎基本常识、如何做好有效防护、遵从属地管理规定、遵守应急管理法规等内容,真正做好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李靖老师在防控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期间,尝试将健身课搬到了家中,通过开设“长大体能”微信公众号和线上互动等方式,与同学们开展居家健身活动,既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也缓解了大家的焦虑情绪,还增强了学生和家长们居家隔离意愿与抗击疫情的信心。尽管师生们没有回到校园,李靖老师的网上教学已经“复课”4周了。家长们一致叫好,“孩子们有事可做,不是宅在家中打游戏、看电脑,学习健身两不误,也让居家生活多了一股蒸蒸向上的热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的不只是“授业解惑”责任,还承担着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责任。教育与体育学院的研究生教学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渗透价值观塑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院长张相乐坚定地说:“下一步我们将抓住教育与体育学院合并成立的机遇,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与体育学的交叉融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确保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教育与体育学院供稿)

(编辑 张晨露)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