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推迟开学不停学” 长江大学在线教学工作掠影

发布时间:2020-03-06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有一群人冲锋在前,战斗甚至牺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也有人在背后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坚守、奉献。为了落实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长江大学全体师生,共克时艰,2月10日如期开课。期间一个个朴实的教师,留下了一幕幕催人奋进、直击心灵的瞬间。

跨越13个时区的“云端”课堂

2月10日,中国北京时间下午4:00,恰是美国东部时间凌晨3点,在肯特州立大学的宿舍里,一堂经过精心准备的口译课如期开课了,王峰老师和37个学生各自坐在地球两端,跨越13个时区相约在“云端”,开启了新学期第一课。

王峰老师是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正在肯特州立大学访学,原本期待着春暖花开时与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相聚,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行程。接到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安排后,为了让英语翻译专业17、18级的同学们能正常开课,他便开始密集筹划自己的在线课堂。王峰首先建立起课程微信群,一边了解学生学习条件,一边将慕课和电子教材等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料分享给同学们提前预习,并在线进行预习答疑。同时他开始学习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智能教学工具,测试慕课教学平台。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他决定以慕课为依托,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2月7日,王老师特地邀请10名同学进行了一次试讲,请同学们提建议,听到有学生反映声音不大好时,他特地跑到商场购买了一个高保真话筒,以确保网上教学效果最佳。

新学期第一次课在紧张、期待中如约而至,王老师上课的第一句话就开玩笑似的说:“现在是美国东部时间凌晨3点,而你们是北京时间下午4:00,我不知道是该说早上好还是下午好,此刻的肯特州也是阴雨绵绵,但只要你们安好,便是晴天!”在这个只能静默的春天里,一团年轻的心就这样被点燃了。虽相隔万里,在线课堂却始终井然有序,检查预习、重点难点讲述、测试、答疑……跨越时空的课堂终成现实。

课后,王老师的微信里收到不少同学的留言,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着——“心有灯盏,向阳而生,您我坚守,花木自萌,您在,上课铃声悠扬依旧!”

以“医生誓言”开启新学期第一课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2月10日晚上8点,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王金华老师在隔离酒店通过在线课堂,与学生一起重温“医生誓言”,以这种方式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课。

王老师是典型的既有职业医师资格又有教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是他的首要职责,在工作之余,他在附属医院临床坐诊。当他获知学校附属医院被指定为荆州市首批重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且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专业医护人员十分短缺后,他便向组织主动请缨,递上“请战书”:“我是一名医学专业教师,也是一名临床医生,更是一名党员,如果我不能到抗疫第一线,我就无法面对我的学生,如果我不能治病救人,我就不配拥有职业医师资格,如果我退缩不前,我就有辱入党誓词……”经过组织批准和短暂的专业培训,他如愿走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

在去抗疫一线之前他就下定决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重中之重,但学生的课不能停,所以他把全部教学资料带到了隔离酒店,精心备课,并加紧学习网络教学工具和技能,同时与学生协调,将课排在晚上8点至10点。白天他工作在医院的隔离病房里,是一个忘我工作的职业医生,是一个抗击疫情的战士,也是病人心中的天使与救星。每天下班之后,又匆匆赶回隔离酒店,打开电脑,如约和学生相聚在在线课堂,化身为可亲可敬的老师。

做线上混合式教学先行团

“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探索线上混合式教学。”早在2月4日,《计算机基础》课程组工作群里,作为课程组负责人的何黎霞老师便与其他几位老师一起,就疫情期间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网上教学工作展开讨论。

《计算机基础》是学校通识必修课,也是学校建设并上线较早的一批慕课课程,经过近十位教师的两年探索与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卓有成效,可谓学校混合式教学的先行团。并且一年级8000多名学生都会选修这门课,成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计划在年前就已经安排妥当,现在却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

为了落实“推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整个课程组都在积极筹备在线教学事宜。摸底排查教师硬件装备情况和网络状况,合并教学任务班级,特别是根据教学硬件的情况进行重构教学分工方案,将有条件的教师安排线上重难点讲述,其他教师都全部利用手机登录“学银在线”慕课平台进行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积极探索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全新模式。

第一节概论课历年都是由课程组负责人何黎霞老师主讲,但她被隔离在天门市的乡村老家中,由于家中没有WIFI,家里的4G网络信号也是时断时续,经过多次踩点,终于在家后面的田埂上找到一个信号相对稳定的地点。于是2月10日,她戴着口罩在寒风中开启授课模式,以至于有学生弹屏提出疑问“老师,您讲课的时候怎么听到有鸟叫和鸡叫啊?”

截止目前,《计算机基础》慕课被累计浏览超过460万次,本学期选课人数8625人,第一周累计互动次数高达4189次。

受欢迎的“十八线”主播

最近艺术学院舞蹈系的老师们都被学生们戏称为“十八线”主播,原来是他们打破常规,利用抖音平台的直播功能进行直播教学,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当起了“粉丝”。

舞蹈专业课一贯以口传身授、人体动作实践为主进行讲授。而今却要变身在线教学,这是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借鉴的创新之举。不同于理论课可以通过语音和PPT授课,舞蹈必须是视频直播教学。老师们另辟蹊径,率先开启抖音平台直播教学,老师当起了“主播”,学生成为了“粉丝”。由于舞蹈课堂需要剑、手巾花、水袖、热巴鼓等专业道具配合辅助教学,这对被隔离在家的老师和学生也不是难题,他们将居家之物进行“改造”,将撑衣杆、扫把杆、自拍杆等改造为剑,将方形毛巾、纸巾、T恤、抹布等改造为手巾花,将平底锅、蒲扇、羽毛球拍等当作热巴鼓,把座椅靠背、桌子、阳台栏杆等作为把杆……正如赵琴老师所说的“为了克服困难做好线上教学,真是千方百计,我们太难了!”课后学生还须将自己的学习成效视频发到课程微信群,老师们又开启了无休止的“审片”工作。

通过抖音,老师当上了“主播”,学生变成了“粉丝”,也吸引了很多学生家长和舞蹈爱好者的关注,将小课堂变成了面对社会的大课堂,宣传了学校,娱乐了大众,也通过舞蹈的方式给疫情期的网民传授了居家健身知识。

村委会里的课堂

刘春艳是园艺园林学院的老师,最近却成了他们村委会的常客,因为她每天都要到村委会去借用电脑给学生上课,也成了村里讨论的火热话题。

刘老师老家在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麦仓村5组,年前她匆匆忙忙赶回家过年,原本计划大年初五返校后进行开学教学准备工作,不想突如其来的疫情,致使湖北省各级县市乡镇陆续实行交通管制,道路封闭了,回校的路也被隔断了,她内心焦急万分,担心教学怎么办?学生们又该怎么办?

大年初五她接到学校在线教学培训通知后,既欣喜万分又惆怅满怀,欣喜的是终于可以开展教学工作,惆怅的是身边没有电脑设备和教学资料,在线教学如何开展?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在学校“返校延期、教学不延期”的号召下,刘老师决定克服一切困难,没有电脑就用手机,没有WIFI就到处找4G信号。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申请,当地村委会很快批准同意,将村委会的电脑临时借给她用来授课,一下子解决了硬件、软件和网络等一系列难题。

虽说是一个村,但从刘春艳的家到村委会有将近6公里的路程,而且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她每天不得不依靠步行,花费近两个小时,去村委会调试设备、现场备课、为学生准备电子资料等。2月10日,村委会里的在线课堂如期开课了,虽然师生相隔百里千里,在线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互动也比较顺畅,学生对新的教学形式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

20万人的公益课堂

2月13日,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战“疫”公益培训邀请物电学院张静博士,围绕“线上教学面临的困境”、“为何要开展线上混合式教学”等问题,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做了《基于雨课堂的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报告,全国20余万教师进入会场聆听学习。

张静老师是谁?为什么她能登上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张静老师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师,她痴心教研,专心于物理教育研究,用心改革课堂教学,2019年其参与的“中学物理分层联动教研模式”项目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长江大学名副其实的教育教改先锋。和绝大多数教师一样,今年过年张静老师被一场来势凶猛的疫情打断了正常的工作安排。学校能否正常开学?疫情期间如何开展教学?这些问题时不时在张静老师脑海中盘旋,最后,她把目光集中到了自己研究多年的在线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学校发来了开展在线教学的通知,随后,张静老师收到了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战“疫”公益培训的邀请。在邀请函面前,她没有犹豫,毅然接受任务,“能把自己在线教学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2月13日,张静老师如约而至,在报告中介绍了语音版预习PPT与诊断性检测题相结合等4套课前预习方案,课内任务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直播与互动式PPT和板书相结合等4套课中教学方案。她认为,“停课不停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学”的引导和设计,建议各位教师应在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学生学习的软硬件条件及网络现状的情况下,以“学”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预备多套方案。

课后,有很多学员给张静老师留言,其中有一条这样写着——“您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引领着我、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愿您的课堂遍地开花、处处生根!”(教务处供稿)

(编辑 张晨露)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