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科研百人】危文亮:奋进在希望的田野

发布时间:2017-03-22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危文亮(中)考察芝麻初花期病害情况

人物名片:危文亮,教授,长期从事能源植物和芝麻育种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平台项目、支撑计划项目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培育芝麻新品种9个;发表科学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3项,其中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二),1项省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三)。是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JAR、JPBC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现为湖北省第二批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

油料植物既是主要的食用油原料,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的重要来源。新世纪以来,我国食用油严重依赖进口,进口量占消费量的50%左右。增加我国植物油脂供给,保障我国食用油消费安全和能源消费安全,是我国油料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农学院危文亮教授与团队成员从1997年开始,围绕促进食用油料作物芝麻的高产与稳产,筛选适宜我国大面积发展的能源植物并进行推广应用这两个方向,重点研究,持续攻关,一干就是19年,取得了丰硕成果。

芝麻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我国芝麻生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长期保持面积世界第二、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芝麻生产出现滑坡,面积从1200万亩降至目前的800多万亩,产量一直徘徊在1500公斤/公顷,抗病耐渍性低,稳产性差。危文亮教授和团队成员通过分析芝麻生产实际,提出加强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加强耐渍抗病基础研究,丰富育种中间材料、夯实育种基础的思路,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转录组研究与分子标记开发、重要农艺性状机理研究、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获得重要进展。(1)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重点对芝麻核心种质资源及历史育种品种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2)针对芝麻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开展了芝麻转录组研究,开发出3000多个SSR分子标记,有力地促进了芝麻分子研究;(3)针对影响芝麻生产上高产难稳产、抗病耐渍性差的问题,重点开展了芝麻抗茎点枯病、耐渍性的分子机理研究;(4)先后主持和参与培育出中湘芝1号、中芝12、中芝13、中芝19、中芝20、中芝24、中芝25、燕庄1号、燕庄2号等9个芝麻新品种。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Plant Biology》、《BMC Genomics》、《Plant Science》、《Crop Scienc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芝麻新品种中芝13、中芝12累计推广面积分别达3000多万亩和2000多万亩,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国食用油脂供给水平、保障食用油消费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个品种也因此分别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和三等奖(排名第三)。

我国化石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高达40%以上。发展生物质能源,如生物柴油,是缓解我国能源安全形势的重要途径。而我国食用油也严重依赖进口、土地资源有限,因此,筛选和推广“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能源植物,并进行推广应用研究,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课题。从2005年开始,危文亮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始了对我国适宜边际地种植、产油量高的能源植物的资源普查和筛选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筛选出了油莎豆、续随子等能源植物。油莎豆是莎草科植物,“地下结果、地上长禾”。地下块茎干重高达7000公斤/公顷,含油量22%左右、淀粉含量40%左右,亩产油量远高于大豆、油菜,与花生相当。油莎豆可以用来生产食用油、生物柴油及生物乙醇,还可以做饲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近年来,危文亮教授和团队成员重点对油莎豆进行了资源收集评价、油脂积累机理、品种选育、生产示范推广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油脂》、《核农学报》等国家级学术期刊上。选育的油莎豆品种与公司合作,在内蒙古、广西、湖北等省区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效益。危文亮教授也因此被聘为湖北省农业产业体系油莎豆岗位科学家。

除此之外,危文亮教授注重国际合作,先后在湖北省外专局支持下、主办两届芝麻资源与育种国际研讨会,并于2008年、2010年和2015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越南国家贸易部油料研究所、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开展合作研究。(科技处供稿)

(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