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科研百人】杜国锋:在学科交叉中寻求新的研究突破

发布时间:2017-02-22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杜国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城市建设学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荆州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荆州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协会副会长。

在教学工作方面,每年为本科生主讲2门专业课,为研究生主讲2门专业课,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指导本科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主持完成省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教材3部。

在科研工作方面,主要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健康监测、智能材料与结构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项。在《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土木工程学报》和《建筑结构学报》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7篇。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在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领域,针对普通截面形状和构造方式的常规钢管混凝土结构无法完全满足超高层建筑向大跨、异形和得房率提高的发展需求问题,对特殊布置位置、特殊截面形式、特殊组合方式的非常规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研究。围绕非常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构造方式、受力机理、计算方法、性能评价方法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组合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组合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型节点和异形钢管混凝土空间框架等非常规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概念,建立了组合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组合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外加强环型节点设计方法、异形钢管混凝土空间框架抗震设计方法,并提出关键施工工法,相关研究成果将入编《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在结构健康监测研究领域,提出在不影响能源输送管道运营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压电智能材料作为传感器,对油气输送管道进行实时健康监测的概念。研究中,考虑多因素影响建立了“压电片-粘结层-主体结构”的耦合模型,利用断裂力学的相关屈服准则研究管道在轴向力和内压等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建立基于压电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压电阻抗分析技术的多路数据处理系统、基于智能传感装置的事故报警与管道维修养护系统,提出建立管道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

此外,杜国锋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学科间的交叉。在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经多方努力,目前,城市建设学院已有湖北省油气储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荆州市BIM技术中心开放实验室,以及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等6个省市级和校级科研平台,为学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支撑。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目前,城市建设学院形成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

(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