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立德树人】张文英: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人生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26 作者: 浏览次数:

     

 

张文英,党员,浙江大学农学博士,德国基尔大学访问学者,农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农学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湖北省“作物生产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负责人、作物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立项学科负责人、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名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湖北欧美同学会湖北留学人员联合会第二届理事,湖北省作物学会第一届理事,《Plant Growth Regulation》《Univers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湖北农业科学》《长江大学学报》期刊编委。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大麦功能基因组、作物非生物逆境抗性。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21篇,其中SCI、EI收录41篇,出版编著1部,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教材2部,合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授权专利10项。

为师,有情怀

“教学、科研、育人,默默耕耘21年。一路走来,感受良多。”一路走来,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时,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张文英在学校12教405报告厅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与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心得就是,教师应当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我们做教师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就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张文英引用西南联大梅贻琦校长的话,同时以黄大年、李保国等时代楷模的实际行动予以印证何谓家国情怀。

在张文英心里,爱国、爱校,其实很具体。在德国留学时,只要看到中国字、中国结,看到五星红旗,他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骄傲。2008年留学期满婉言谢绝德国导师的挽留,也是出于对学校的热爱。“既然热爱,就要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张文英说。

迄今,从教22年,张文英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他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普通遗传学(双语)》《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植物生产专业概论》,硕士生课程《数量遗传学》《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专题》,以及博士生课程《高级作物育种学专题》。他常说,作为教师,在给学生一杯水之前,先要把自己的那桶水蓄满;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

为讲好每一堂课,在教学中他虚心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曾荣获校级青年教师课堂讲课比赛二等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主动承担一些社会性事务。工作至今,先后担任8个班级班主任,4次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1次校级班主任标兵称号,荣获其他校级奖励6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近10年作为主要参与人或主持人,成功申报获批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省部级项目12个。2019年获批“湖北名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之所以总是满怀激情去做这些工作,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所在的专业、学科、学院和学校,对外有更多的话语权、平等交流权,有更强的竞争力。”张文英吐露心声。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在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张文英表示,身为长大人,理应爱校爱岗、敬业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分理解;少一些纠结、多一分实干。

为生,多挚爱

“每堂课不少于1个育人案例。小故事,大启迪。”在教学中,张文英一直重视学生理想、信念、素养的培养,注重提炼课程所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学术道德等价值理念和思政元素,将精神引领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爱农知农为农”。

“心系学生,用心、用情、得法”,这是张文英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法宝。在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他总结出“建一支优秀班干部队伍、树一股良好班风、树一股良好学风、开一个好头、抓两头促中间、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的班主任工作模式,做有仁爱之心、人生追求的引路人。

通过努力和付出,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班集体等荣誉称号,班级考研率保持在40%以上。如,农学30701班有30名学生,其中15名学生入党,到大三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7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有18人报考研究生,12人被录取,该班先后被学校授予“标兵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十佳百优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在研究生指导中,张文英同样十分注重学生做人与做事的协同成长,注重培养过程规范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做学生学识与人品的领航人。为了系统规范地培养研究生,在借鉴国内外一流实验室研究生培养模式基础上,他制定出台了一套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则规范,包括新生基本技能培训大纲、研究生培养管理规范、作息时间管理规定、实验室规则、实验记录本规范、图书借阅规则、请销假规则、组会制度、PPT制作演讲原则要求、论文自我评估检查清单等等。自2010年以来,先后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7人,目前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生10名。毕业硕士生中,有4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高校任教、3人考取地市级公务员、1人进入国企、1人进入大型公司任职。指导的博一在读研究生潘锐以第一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

2013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迫使张文英暂时离开他挚爱的岗位。在经过近4个月的治疗、调养后,张文英拖着虚弱的身体重返岗位。治疗期间,他仍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指导研究生,坚持召开课题组组会。

2020年初,留学生Pavel Daryl Kem Senou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其间,分管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事务的张文英一直记挂在心,每天通过微信与其保持紧密沟通,化解紧张情绪。“老师的关爱,让我走出了身体和心理的阴霾。”这名留学生说。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一定要诚心对待学生,用爱心温暖学生,用魅力感召学生。张文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课堂内外,他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学生在校,还是已经毕业,只要有困难找他,他都热情接待,尽力而为。2019年8月,农学98级校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丰带领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后,第一时间收到张文英的祝贺。“真心为学生的一步步成长而高兴、而自豪。”他说。

为业,洒心血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张文英就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新课,还是讲授了多次的老课,他都坚持课前重新备课。至今,他还保留一个习惯,上课从不站在讲台,更不坐在讲台,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他习惯肩挎扩音器,手持遥控器,在教室巡回走动,流动授课,深受学生好评。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一门老师不好讲、学生不好学的农学专业基础课,1998年担任主讲教师至今,他一直不敢懈怠。每次上第一节课,他都会公布自己的QQ号、Email、办公室地址,为学生开辟多条交流通道。每逢毕业聚餐,不少毕业生都会在他面前提及《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敢于在教学中吃螃蟹,做改革的先行者。2009年从德国研修回校后。他在农学专业首开《普通遗传学》双语课,选择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准备英文为主中文备注的PPT、开展问卷调查、编写遗传学专业术语英汉对照表……

在教学研究方面,作为主要成员承担2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建设。先后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3部,参编2部。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3-4篇,指导省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两次赴德从事访问研究,900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作为主要完成人成功克隆控制甜菜两年生抽薹基因,结果发表在国际一流杂志《Current Biology》上。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64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4篇。2014年,牵头申报的作物抗逆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校级科研机构,与澳大利亚合作成立澳中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长江大学分中心。在作物非生物逆境抗逆方面,围绕长江流域限制作物高产稳产的高温、涝渍等自然灾害开展攻关,现已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海内外相互合作,创新之风蔚然的研究团队,在作物逆境辨识与评价、逆境抗性分子机理、耐逆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自2018年担任教育部农艺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以来,积极参与新办专业推荐、国家一流专业推荐、专业标准制定等工作,履职尽责,积极向外推介学校及相关专业。担任荆州市科技特派员期间,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地方科技扶贫献言献策,定点为3个村、1个农业公司提供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同时,恪守学术道德,始终遵守诚实客观原则,准确评价自己或他人成果,不做有悖学术道德、规范的事情。

如今,在终身学习成为全民新常态时,张文英认为,一般性学习远远不够,除了在专业领域需要开展系统研究,还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弘扬工匠精神,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指导我们的行动。”他说。

回望走过的教书育人历程,张文英心里升腾着无尽的欣慰。放眼未来,他深情地说,“长江大学就像一条船,我在教书育人岗位实现着人生价值,我将永远把自己视为船上的一颗螺丝钉、一根小木块,以己之力,尽我所能。”(农学院供稿)

(编辑 李胜杰)

推荐新闻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