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决胜一流】科普:泥石流的科学预测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者: 浏览次数:

     

□李胜杰

在四川省汶川七盘沟,一个直径达到15米、重达2100吨的巨石横亘在沟中。假设将其敲碎,用10吨的卡车来托运,则需要210辆卡车才能完全将其拉走。谁曾想,这个巨石竟是2013年7月11日发生在汶川的地质灾害事件中,泥石流所携带的其中一个“颗粒”。

在石油开采、油气管道建设、钻井平台设施建设等施工过程中,其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也会打破深部地应力平衡,损伤地表植被与浅层地质结构,增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

带着对地质灾害的众多困惑和好奇,我们采访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应急减灾专家、地球科学院学院陈宁生教授。请他带领我们一起走进泥石流的科学预测世界。

1999年12月26日,委内瑞拉北部加勒比海沿岸8个州持续遭遇特大暴雨,14条泥石流沟同时爆发泥石流。加勒比海南岸的城镇、村庄被泥石流冲毁,死亡人数超2万人,成为2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同样也有许多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共导致千余人死亡。

“据统计,我国目前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多达3.35万处,泥石流灾害影响170多座县城、90%以上的水电工程、1300多个乡镇。”在陈宁生教授眼中,研究地质灾害虽然辛苦,但却意义非凡。

所谓泥石流,就是包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行进速度可达每秒10米,相当于百米赛跑世界冠军的水平,又因其携带大量巨型颗粒,其破坏性可想而知。

那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泥石流呢?“简单地说,主要就是松的土、足够斜的坡,以及强的降水,在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就容易发生泥石流。”陈宁生介绍,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因素较多,发生过程也比较复杂。

那是不是将居住在泥石流隐患点的居民搬走就好了呢?现实是,这个想法几乎无法实现。一方面,我国山区面积太大,会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很多;另一方面,许多城镇整体都坐落在泥石流堆积扇或滑坡堆积区上,因为这类地方是平地,更适合耕种和居住,全部搬走不太实际。

“雨停了,泥石流就不会发生了。”——这实际上是大多数人的认识误区,陈宁生指出。“四川小金县的一次泥石流就是发生在雨停之后的4个小时内,导致了4人失联。”

除了这一认识误区之外,常见的认识误区还有:雨量越多泥石流灾害越多;植被好的地方不会发生泥石流。“其实泥石流的发生与土的强度,也就是土的紧实程度有很大关系,也与土体孔隙水压力、早期干旱和地震等诸多因素有关。”

如何科学预测和判识泥石流灾害?这正是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研究方向,也是最难的地方。调查发现,四川省3290处泥石流灾害点中,90%集中分布在干旱河谷和地震带上;2010年,我国11次重大泥石流滑坡灾害中,8次发生在干旱区。

长久的干旱、前期的地震、突然的强降水……,围绕这些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影响因素,陈宁生教授团队一直尝试不断提高泥石流灾害发生预测的准确度,并将预测结果写成咨询报告,递交政府部门。截至目前,团队已撰写咨询报告达49份。

团队提出的预警方法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成功应用,推动该区域泥石流致死人数从2012年的近160人,断崖式下降至2017年的个位数,并在2018年取得地质灾害零死亡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普通民众,陈宁生建议,可以多学习地质灾害相关知识。比如泥石流来了,我们不能沿着泥石流行进的方向跑,而是要向两侧跑;建筑选址时,尽量不要选择泥石流沟沟口,而应选择背靠山脊;开车经过山区时或者住在山区的居民,要注意异常响动……

泥石流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

(审核 杨全辉 编辑 杨云锋)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