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要闻 >> 正文
长大要闻

本网评论 | 劳动教育是一堂人生大课

发布时间:2025-11-04 作者: 浏览次数:

     

□本网评论员

当长江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第一锹土被扬起,这片土地便不再只是耕作的田亩,更是涵养青年成长的“人生课堂”。劳动教育以实践为笔、以沃土为纸,在“五育并举”的时代画卷中,书写着立德树人的深刻命题。

从政策维度看,劳动教育是落实“国之大者”的育人应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让劳动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长江大学立足学科特色打造劳动实践基地,正是以“耕读传家”的文化根脉呼应时代号召——当学生们手握农具丈量土地,当作物生长的节律与青春奋斗的节拍同频,他们对“粒粒皆辛苦”的认知便从课本走向了真切的生命体验,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也在汗水中生根发芽。

从育人维度看,劳动教育是破解“成长之惑”的实践密钥。在知识获取日益便捷的今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并非个例。而劳动实践基地的意义,正在于搭建起“知”与“行”的桥梁:翻地15-20厘米的标准,是科学耕种知识的具象化;“劳动先锋团”种植组、管理组、宣传组的协作,是团队精神的训练场;从播种到收获的全周期管护,更是责任意识与耐心品格的锻造炉。当学生们在田间观察作物抽穗、在实验室检测土壤肥力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劳动技能,更是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朴素也最深刻的人生领悟。

从发展维度看,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成长沃土。长江大学将劳动实践与学科优势深度融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验证育种理论,在记录中讲述劳动故事,在团结协作中感受团队力量。这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育人体系,本质上是在为学生铺设一条“扎根大地、向阳生长”的发展路径——今天在责任田洒下的汗水,终将浇灌出未来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栋梁之材。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长江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启动,是一堂大课的开篇。愿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师生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耕出知识的深度、劳动的温度与成长的高度,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滋养人生的精神沃土。

(审核 张科 编辑 杨云锋)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