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时频与时域电磁技术联手 茅口组气水预测第二次技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4月17至18日,由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牵头,中石油东方物探综合物化探经理部(BGP)与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联合主办的“茅口组气水预测第二次技术研讨会”在武汉校区举行。

据了解,川中茅口组气水分布复杂,呈现单个“圈闭”低部位含水、高部位整体富气的特征,圈闭内气水识别、检测及分布特征有待深入研究,以支撑气藏精细描述。基于此,来自西南油气田、中油测井西南分公司、南方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齐聚一堂,聚焦南充地区富水区气‑水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讨,共同为先导实验性攻关项目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西南油气田地球物理部副主任张宇生教授级高工回顾了3月中旬在南方科技大学首轮研讨成果,阐明了本次会议“查不足、定路线、谋长远”的目标。

东方物探综合物化探经理部总工程师刘雪军强调,BGP将充分发挥时频电磁法技术优势,携手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电磁创新团队,加速时频电磁和时域电磁法联合在川中地区流体识别的成果落地。

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电磁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严良俊教授表示,长江大学电磁团队将发挥自身在岩石物理和时域电磁法的技术优势,联合BGP攻坚克难,取长补短,解决油气田面临的技术难题。

两天会议,6场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围绕南充地区茅口组时频电磁和时域电磁气水识别成果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就三维时频电磁技术设计与井地电磁技术方案等进行了交流,为下一阶段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蓝图。

讨论环节,气氛热烈专家们围绕岩石物理激电模型构建、井震多信息约束反演、井控条件验证耦合、气水识别因子定义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近20项针对性改进建议,为下一步攻关部署奠定坚实基础。(地物学院供稿)

(审核 周俊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