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2017年温暖长大年度人物候选人】25杨隆维:稻田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7-12-27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推荐单位:农学院

农学人都知道,对于从事农作物育种的人来说,一辈子能选育出一个农作物新品种,已是老天的特别眷顾。而农学院杨隆维,自2014年作为人才被引进到长江大学,他不改初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主持育成杂交水稻新不育系长农1A、长农2A和杂交晚籼新品种长农优982,并于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成为长江大学自合并建校以来第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系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第一个杂交晚籼新品种。

杨隆维,湖北咸丰人,中共党员,土家族人,农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研和教学工作。2014年,学校因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充实农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方面的师资力量,长江大学把杨隆维作为人才引进到农学院,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从事水稻育种科研已三十余年,以抗稻瘟病育种为主攻方向,育种工作经验丰富,科研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

攻坚克难,潜心科研在稻田

杨隆维刚开始进行科研工作时,遇到诸多困难。首先,由于国家及相关部门对高校作物育种政策上的调整,以致育种科研没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这给日常科研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其次,科研团队不像原来在科研单位那么紧密和可协调,没有一名科辅工,全都得自己操心,分散了大量精力;再者,没有几块真正合格的试验田,多数用于水稻育种科研的田块,要么灌水难进,要么排水排不走,田埂没硬化,田间操作和观察记载均很不方便,等等。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进行水稻育种科研工作。杨隆维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他以“拼命三郞”的精神,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扎根田间地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穿梭于荆州校内育种基地、恩施偏远的两河抗稻瘟病鉴定育种基地和海南陵水三亚南繁育种基地,三年三赴海南加代繁育,一年当作两年用,与时间赛跑,过着“候鸟”般生活。

天道酬勤,他所参与选育的水稻新品种长农粳1号和武育粳33号,于2015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现了长江大学自合并建校以来水稻新品种零的突破;他主持育成杂交水稻新不育系长农1A、长农2A和杂交晚籼新品种长农优982,于2017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成为长江大学自合并建校以来第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系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第一个杂交晚籼新品种。

保持初心,虚心教学在讲坛

杨隆维在恩施农科院工作近三十年后进入我校,高校教学工作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他总是谦虚地说,教学自己是“半路出家”,但他仍然迎难而上,不断虚心向老同志和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请教,并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主讲了本科《作物育种学》和《种子生产学》2门课程,实践实习课程4门,指导研究生3名,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4-7名,并担任农学职1401班班主任。

他坚持“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的理念,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教书与育人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所带班级一名叫孔盼的学生在公安农场实习期间被毒蛇咬伤,他得知消息后及时赶赴医院看望关心。在课堂之外,他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所带班级很多学生有什么不顺心的都喜欢找他倾诉,他总是细心开导,他总是说:“同学们来找我倾诉,我很开心,也很愿意作为一位长辈来给他们提供意见。”

杨维隆来到我校已经快四年了,在这四年里,他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进行育种工作,他迎难而上,谦虚认真地教书育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学生记者 马宗凤)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