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群 晏亮
一根拐杖,一个挺立的身姿。
15年,那根拐杖,已被他的手掌摩擦得十分光滑;15年,那根拐杖,已成为他攀越事业峰峦的最好见证。
依凭这根拐杖,他挺立着,挺立在用奋斗建构的风景里。
他就是地球化学系主任张敏教授。
在挺立中孜孜求索
1996年5月29日,这个日子在张敏心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大西北出差回来,喜欢打乒乓球的他约上同事在小区打起乒乓球。在拉一个弧旋球时,左膝盖骨突然一声脆响,一阵剧痛传遍全身,他不由得倒地呻吟。
紧急送往医院,经拍片检查,情况很糟糕,他患上了可怕的骨巨细胞瘤。“这种瘤生长活跃,对骨质侵蚀破坏性极大,严重者可造成残废或截肢,是一种潜在的恶性或介于良恶之间的溶骨性肿瘤,癌变概率很高。”医生告诉他的妻子郑旺华。
必须立即手术,手术确定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进行。那天的手术整整进行了12个小时。术中,由于大出血,还输入了3500毫升的血液。
从手术室出来,躺在病床上的张敏慢慢清醒过来后,妻子告诉他:“左腿保住了,但你的左膝盖从此不能弯曲了,以后行走必须依靠拐杖。”虽然很难过,但张敏坚强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当年8月底,张敏准备出院时,医生告诫他,千万注意休息,不能过于劳累,否则影响身体的恢复。张敏连连点头,但就在被抬上火车的那时起,他的心已飞向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工作岗位。“即便拄着拐杖,我一样要对事业孜孜以求。”他暗下决心。
回到家里,一下子不能去研究基地和实验室,他就在床上阅读科技文献,坚持写科研论文。看到他的拼命劲,时任地化系党总支书记冯天寿把自己母亲珍藏多年的一个小床桌送给他,以方便他写作。
趴在这个小床桌上,张敏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对学术的研讨中。短短的时间里,他克服病痛的折磨,用心血和汗水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2篇被SCI收录;并与课题组的其他老师一起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随着膝盖的一天天愈合,张敏终于可以下床了,只是他手中从此多了一根拐杖。从那时起,每天拄着拐杖,在家、办公室、实验室间来回奔波……这一坚持,就走过了15个春夏秋冬。
2000年,张敏第一次拄着拐杖出差,那一次去的是千里之外的冀东油田。“那次出差,虽然艰辛,但我挺住了。我想,这一次挺住了,以后我同样可以挺住,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把我打垮。”他说。
事实也是这样,拄着拐杖,他一次次奔赴塔里木油田采油现场,一次次穿行在松辽盆地林立的井架之中,戈壁、沙漠与大草原刻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2007年底,人们正沉浸在喜迎春节的浓郁氛围里,年已45岁的他却收拾行囊,拄着拐杖,踏上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求学的征途。在那段做访问学者的日子里,这个拄着拐杖急匆匆行走的中国人,被美国同事称为是一道让人肃然起敬的风景。因为他总在给自己加压,每天的步履都是匆忙的,不是赶往教室,就是赶往图书馆和实验室。回国后,他顾不上休息,赶紧梳理自己的学术思想,连续发表了4篇高水平的论文。
在挺立着的孜孜求索中,张敏品尝到了甘甜的硕果。近年来,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能源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项,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项目8项、湖北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与油田横向委托项目22项;出版著作7部,其中第一作者1部,第二作者3部,合作3部,撰文200多万字;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8篇,其中第一作者57篇。论文被SCI、EI收录40余篇;与他人合作主编的《油气地球化学》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教材一等奖,获石油高等院校教材建设委员会优秀教材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和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各1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厅局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次。
在挺立中诠释责任
25年前,张敏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有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那就是“责任”。
2009年9月7日,湖北省师德标兵暨“五一”劳动奖章颁奖仪式在武汉市洪山礼堂隆重举行。作为获奖代表,张敏登台作了《责任促我前行》的发言。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欢迎?我的体会是两个字:责任。责任会产生动力,责任会产生大爱,责任会带来成就,责任会催生成功。”“责任是什么?责任是一种人生态度,责任是发愤图强的基础,责任是一种永不消失的精神。”
正是责任的驱使,让张敏一路前行,让他无怨无悔,让他领略了人生和事业美丽的风景。
在他心里,责任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爱。师德源于真情,真情滋生大爱。他一直记着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一句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在我的内心深处,教育最能够吸引我的,莫过于伴随着学生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他们经历着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生命历程,我也从中体验着成长的艰辛与欢乐,体会着教师的光荣、教书的严肃、讲台的神圣。20多年来,这种认识一直鞭策着我,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让我始终以一种真情善待着学生。”在教学笔记上,他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这段话也成为了他行动的指南。对学生的学业,他严肃认真,不容丝毫的马虎。走上讲台,他就要求自己上好每堂课,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每个教学环节都慎重对待。即便担负着系主任,即便成为了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依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迄今,他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了《油藏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新进展》等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学生反响很好,曾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长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由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已毕业9人,其中1人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4人获长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由他指导的本科生论文有3人获湖北省优秀本科生学位论文一等奖……
对学生学业上的严格要求,不仅仅限于课堂上,在课外,他也特别愿意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本科生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会讲述自己求学的经历,传授学习中的感悟和经验;和研究生在一起的时候,他与他们经常会为某一个学术问题展开讨论,从不摆师长的架子。
除了对学业的关心,对学生的生活他也十分关注。2005年10月,他得知系里有个叫张军的学生,生活很不幸,5岁时父亲离开了他,10岁时,母亲只身一人离家出走,张军只能和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张军同学的不幸遭遇,使他深感忧心,他当即找到分管该年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要求建立特困学生档案,并做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他决定:在张军4年大学期间,每年资助他1000元生活学习费用。当年11月,天气已变得十分寒冷,看见张军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裤子时,他专门和爱人一起到专卖店精心为他选购了一件羽绒服和一条厚实的裤子。当张军从他手中接过衣物时激动地说,自己仿佛找到了遗失多年的父爱。2007年底,在他即将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做访问研究前夕,依然没有忘记自己一直资助的3名贫困学生、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出国前,他把博士生和研究生第二年的生活补贴一次性发给了他们,使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安心学习。
“一直以来,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他都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任何学生遇到困难,都可以找他咨询、请教,他也总是竭尽全力提供帮助。目前,他还在资助3个本科生。为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地化系老师捐款设立了‘能源奖学金’,捐款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先后三次捐款3400元。”地化系党总支书记朱思源说。
“2009年,当张教授从武汉载誉归来,他立即把荣获湖北省师德标兵和五一劳动奖章的20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学生。在张教授面前,钱永远不是第一位的,为了学生、为了系里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总在慷慨解囊,迄今捐助捐献总金额已超过3万元。”朱思源书记补充道。
在挺立中品读幸福
“张敏主任始终都在忙碌。虽然行动不是很灵便,但这丝毫没有成为他疏于工作的理由。”地化系的同事们这样评价。
在同事们眼里,他时刻都在操心系里的发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建设、验收,他在忙碌;本科教学评估,他在忙碌;博士点、硕士点申报,他在忙碌;实验室国家计量论证,他在忙碌;申请湖北省特色学科,他仍然在忙碌……
“看着一项项科研成果面世,看着一个个学生健康成长,看着系里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心里有着无尽的幸福。”他说,“这也许就是我忙碌的动力,因为我从忙碌中品读到了幸福。”
幸福来自事业,对张敏而言,幸福还来自家庭、来自相濡以沫的妻子。
“我之所以能够挺立着,是因为有两根拐杖,一根是我每天使用的木质拐杖,它支撑着我的行走;另一个是精神拐杖———我的妻子,她给予了我前行的精神力量。”他十分诚恳地说。
他记得在当地决定手术方案时,医生拟定了3个方案,一是人造骨头,二是植入自体骨头或异体骨头,三是截肢。
张敏坚持采用第二种方案,用自己的两块髂骨填充切掉的滑膜包快。医生说不够。妻子郑旺华毫不犹豫地告诉医生,“不够,那就加上我的两块髂骨。”
“截肢最保险。”医生经过合议后认为。对此,妻子郑旺华坚决反对,“我丈夫是搞地质的,没有了腿,他怎么跑野外?他的生命属于家庭,更属于他的事业,他不能没有腿。我是他妻子,没有我的签字,任何人不能手术。”
几天后,郑旺华在焦急的打探中,得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博士生导师范靖宇教授对此病很有研究,采取的“微波灭活”治疗方法,曾治愈上千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她当即决定将张敏转入西安治疗。
手术后的7月,病房里没有空调,闷热难耐,张敏热得汗水浸湿了床单。郑旺华急中生智,平展双手插进丈夫的背下,使丈夫的身体和床面保持一定的通风距离,并向缝隙处吹气。每次她都会坚持40分钟,直到实在熬不住了才慢慢抽出来。而每次抽出的手臂,不仅被压扁了,而且还变得青紫,需要甩动30分钟才会恢复知觉。
在张敏第一次拄着拐杖下地时,他不敢抬腿,也是妻子给予他鼓励,使他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下地3个月后,张敏靠拐杖慢慢可以走稳了,妻子又陪他来到久别的讲台,陪他踏上西行至油田的征途。
“没有妻子这根精神拐杖,我挺立不到今天。”张敏说出了心里话。
2007年8月10日,正在上班的郑旺华收到一大束鲜艳的玫瑰,玫瑰润湿的花瓣中夹着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想了想,我还是用这种方式向你表达敬意和谢意。祝你生日快乐,咱俩的瓷婚快乐,咱们一定会奔金婚而去的,谁也不许爽约!落款是“一生都需要你的丈夫:张敏。”
在感动中,妻子还听到了张敏的誓言:这双拐,我要拄上一辈子,挺立一辈子。
(责任编辑 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