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大人 >> 正文
长大人

长江大学教授夫妻的你“农”我“农”之路

发布时间:2023-12-11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近期,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夫妻何蒲明和魏君英申报的课题双双立项,分别获批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夫妻携手攀登农业科研高地传为长江大学佳话。

今年初,何蒲明和魏君英对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选题拿不定主意,两人决定集思广益。他们组织召开线上选题研讨会,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参加讨论,在交流中获取选题灵感。最终,魏君英申报的“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能力的培育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获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何蒲明主持申报的课题“大食物观下口粮与饲料粮供需结构的离合协调路径研究”获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

潜心科研的背后,是夫妻间的“较劲”与默契互助。多年来,两人在工作生活中携手并进,在科研上互相竞争。

“2011年我最先拿到了一个教育部的课题,紧接着,2013年何老师也拿了一个。2016年他又拿到了教育部课题,2017年我也再一次拿到了教育部课题,同年,何老师又拿到了一个国家社科课题。我私底下跟他较量,非要拿一个国家社科基金,就在今年我也有幸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原本以为追平了他,但是9月何老师再次拿到了教育部项目。”魏君英说。夫妻二人争相搞科研,在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中“较劲”。二十余载,这对夫妻在全力奔跑中你追我赶。

作为夫妻教授,他们又有着学科交叉的天然优势,二人经常就某一研究问题展开讨论。和其他老师们的交流方式不一样,他们讨论问题的地点和时间分布在彼此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或在办公室里,或在散步的小路上,或在餐桌上。他们经常在办公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互相求教、取长补短,有时为一个观点争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

在外人看来,两人科研道路一帆风顺,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多不容易。科研方法的落后曾一度成为这对夫妻教授科研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二人商议利用暑假时间选一人自费前往北京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另一人带学生下乡调研。50岁的魏君英自告奋勇,选择去北京学习新研究手段,并将所学悉数教给学生。

身兼扛稳粮食安全和培育强农英才的重任,何蒲明与魏君英的期待是亲手培育出优良的学生“种子”,为国家农经专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我们在文献或者课本上看到的问题不一定与现实问题一致,有时候现实的问题我们在理论中没有发现,这就需要到实践中验证其是否正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夫妻二人坚持每年带领学生深入江汉平原区域的农村农户进行实地调研,一次次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和村民面对面交流,实打实交心,让学生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去切身感受和体会中国农村的发展状况。

提及与两位导师一起调研的感受,学生胡润哲说:“我的课余时间都拿去参加乡村调研了,很累,但也很值!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努力奋斗带来的开心、踏实和满足。”正是这种反复将理论与实践深入结合的过程,让胡润哲在科研的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了方向。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2023年,胡润哲顺利考取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中何蒲明与魏君英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中秋节给学生们买月饼成为夫妻俩每年的固定动作。平日里,夫妻俩时不时买些水果和生活用品送给学生们。每逢节假日,夫妻俩还经常请学生吃饭,让身处异乡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学生大都不是本地人,来荆州求学不易,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魏君英说。

“何老师和魏老师为我的毕业论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逐字逐句帮我改,两位老师敬业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学术知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至今仍影响着我,鼓舞着我。”毕业多年的学生张斌回忆说。

夫妻俩还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2019级学生小李,因为不适应研究生生活,长期处于压抑自卑的心理状态。了解到情况后,夫妻俩做起心灵导师,日常生活中主动与小李谈话交心,逐步引导,最终指导小李顺利完成学业。在得知小李工作不如意的消息后,何蒲明又四处联系为她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目前小李收入稳定,工作舒心。“我虽然毕业了,但是何老师和魏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小李说。

一个个小小的月饼、一次次深入的交心、一句句暖心的询问,承载了何蒲明与魏君英对学生的关爱,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中国教育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杨云锋 饶倩竹 12月8日电

原文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12/t20231208_2111128704.html

(审核 刘长华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