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学习 >> 正文
专题学习

《求是》杂志署名文章:认清本质 洞明大势 斗争到底

发布时间:2019-06-21 作者: 浏览次数: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求是》杂志署名文章:认清本质 洞明大势 斗争到底

——中美经贸摩擦需要澄清的若干问题

青原

一年多来,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并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给两国经贸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围绕这场罕见经贸争端的是是非非,海内外已发表了大量言论,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经贸摩擦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还有不少,中国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国人不怕讲道理,真理愈辨愈明。

一、中美经贸关系是“零和博弈”吗?

美国一些人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最直接的一条理由,就是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了亏”,中国从中美经贸关系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中国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经济安全甚至整个国家安全。这种充满冷战偏见的观点,反映了霸权主义的“零和博弈”思维。中美经贸关系究竟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正常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互惠互利关系,而不是你多我少、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国际贸易有利于推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国际贸易的历史早已证明这样的实践是有效的,实践经验也早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中美经贸合作的事实也作了同样的验证。中美建交以来,在双边贸易方面,1979年至2018年,双边货物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增长到6335亿美元,增长了252倍;在双向投资领域,过去40年,中美双向投资由几乎为零到累计近1600亿美元,中美互为对方重要投资伙伴,投资的双向性和互惠性进一步显现。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历程证明,中美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双方经贸往来是惠泽彼此的关系,而非中国让美国“吃亏”的过程。

更进一步看,国际贸易在整体上会增进参与国利益,但这种利益在参与国之间的分配可能是不均等的。国际价值理论证明,在国际市场上,商品价值取决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商品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交换,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一方在交换中更具优势,会分得更多利益。国家之间可以不断进行交换,甚至反复进行规模越来越大的交换,然而双方的赢利未必因此相等。毫无疑问,美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高,在国际交换中是获利更多的一方。在外贸领域,曾有个说法,中国需要出口上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美国波音飞机。这样的例证虽令人震动,但也是贸易规律的反映。长期以来,美国在货币、技术、市场乃至行业标准等方面拥有垄断权力,因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取超过正常利润水平的垄断利润,美国企业和家庭也充分享受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的丰富产品,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当然,中国也从中美经贸中获得了利益,但这都是中国人民以勤劳苦干获得的,根本不是因为占了美国的便宜。同时还要看到,中国处于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美国处于价值链的中高端,中国在经贸交易中是付出了更加巨大代价的。

为什么美国一些人不顾事实,固执地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吃了亏”呢?要害就在于霸权主义的“零和博弈”思维作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超强实力取代西欧老牌帝国主义列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唯一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思维深入到了美国一些人的骨髓中。他们以霸权主义的思维来考量,中国在任何方面获益都会被看成使美国“吃了亏”,中国在任何领域接近甚至超过美国都会被当作对美国的“威胁”。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将中国长期锁定在依附地位,压制于产业链中低端,而美国则永居垄断地位,永保霸主权威,永享垄断利润,才算得到了“公平”和“安全”;一旦认为中国与美国之间有可能形成平等竞争的关系,即便这种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也不符合其霸权主义的目标,一定要加以遏制和打压。

有如此荒谬的“零和博弈”思维,怎么可能塑造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

二、美方所强调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

美国一些人指责中国采取不公平、不对等的贸易政策,导致美国出现对华贸易逆差。他们试图以“公平贸易”为理由,在国际舆论上占据道义制高点。然而,究竟什么是“公平贸易”?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具体条件以及利益诉求不同,为了让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上形成了通过平等协商建立贸易规则的规范。也就是说,公平与否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规则如何改也不应取决于某一国的利益,而应通过各国平等协商来决定。实现公平贸易,必须秉持协商一致、互利互惠的原则,尊重国际贸易中的契约精神和国际规则,摒弃任何唯我独尊、唯我独大、唯我独占的错误想法。

美国一些人强调的“公平贸易”不是基于国际规则,而是以“美国优先”为前提,以维护美国自身利益为目标,其核心是所谓“对等”开放,即各国在每个具体产品的关税水平和每个具体行业的市场准入上都与美国完全一致,寻求绝对对等。这种绝对对等表面上似乎公平,但由于它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事实上是极不公平的。

美国某些人强调的所谓“对等”开放,不过是一种说辞而已。纵观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在开放问题上,美国一些人从来都实行双重标准:在需要国家支持以进行资本积累时,就大行保护主义和国家干预之道;在拥有明显竞争优势时,则要求他国无条件开放市场,强行推进自由贸易以从中渔利;当其竞争优势因后发国家的追赶慢慢削弱时,又重新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一方面,在世界市场上利用自由贸易发挥本国垄断资本对后发国家的优势,竭力维护本国资本在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利用国家力量,采取各种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措施,竭力打压、遏制他国有实力的资本——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私人资本。这种经济霸权逻辑以意识形态“正统”自居,把竞争对手的优势解读为意识形态“异端”。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李斯特用“抽梯子”的说法,对这种伎俩进行了绝妙讽喻:一个人当他已攀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攀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上来。这就是美国一些人所谓的“公平贸易”双重标准的实质。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和垄断性权力,在国际贸易中从发展中国家低价获取资源、劳动力和产品,高价卖出其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这种不公平的贸易格局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让发展中国家蒙受了重大损失。事实上,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利用这样的优势占尽各国的便宜,但美国一些人却喋喋不休地抱怨贸易不公平,这到底奉行的是“强权”还是“公理”?

回顾历史,美国一些人曾多次给竞争者扣上“不公平”的帽子。当欧盟实力上升时,欧盟被看作“不公平竞争者”;当日本有超越之势时,日本被看作“不公平竞争者”;现在,中国又成了美国一些人眼中的“不公平竞争者”。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美国一些人主张的“公平”与“不公平”完全是站在一己私利的立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不公平贸易”已成为美国一些人推行霸权主义的万能工具,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拿出来,哪个国家强大了就扣在哪个国家头上。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规则是经各经济体协商同意、普遍认可的,如果成员国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应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解决,这是维护国际经贸关系公平的基本原则。美国作为世贸组织的创始国之一,理应遵守这一基本原则。然而,美国一些人并没有这样做,相反却绕开世贸组织大搞贸易霸凌主义,不断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挑起经贸摩擦。如此作为,当然绝不可能带来公平贸易。如果他们真有解决经贸问题的诚意,就该好好反思自己强调的“公平贸易”是否真的公平,走出自设的“公平贸易”篱笆,在与各国平等协商中寻找解决经贸问题的切实办法。

三、奉行单边主义走得通吗?

美国一些人在“美国优先”旗号下,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一方面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野蛮地运用单边手段打压他国,四面出击制造经贸摩擦;另一方面,藐视多边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退出伊朗核协议、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人权理事会等,公开反对全球主义理念。“美国优先”的口号与单边主义的行为方式,俨然成为一套“内在自洽的逻辑”。

从表面上看,推行单边主义是要“去全球化”“反全球化”,搞孤立主义。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面。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即美国一些人推行单边主义,是因为平等合作的多边主义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不符合其“美国优先”战略,不利于其巩固霸权地位。因此,他们急于通过侵略性单边主义,在国际竞争中以自身强大的实力优势碾压对手、各个击破,以期建立更加符合“美国优先”的全球秩序,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并堵住后来者前进的道路,阻止赶超者居上的步伐。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有一句“名言”吐露了心声:“如果今天让我重新打造(联合国)安理会,我会只设一个常任理事国,因为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全球的力量分布。”称霸世界的霸权主义面目昭然若揭。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社会化大生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广泛和深入,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由此加速了贸易、投资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世界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开放型格局。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以拒绝竞争的方式维持垄断地位,垄断绝不能完全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这是客观的经济规律,谁也违背不得。

随着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加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流。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已落后于时代,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也注定不能成功。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商量着办。任何国家打着“优先”的旗号,堂而皇之地破坏国际规则,明火执仗地打压他国,注定要身败名裂。

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绝没有出路,这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很多美国人也非常清楚。早在本世纪初,一位著名的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就曾预言:“某一天,美国看上去不可战胜,第二天,则盛世不再”,“其他力量的崛起、美国的式微,以及美国单边主义式的国际主义,将共同使美国的单极时刻成为昙花一现”。经济全球化大潮下,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四、搞科技霸权主义能得逞吗?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但是,在美国一些人眼里,科技却成了自己独占独享的垄断性权利。为了维护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我国实施高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在此次经贸摩擦中,更是肆无忌惮滥用国家力量,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围堵遏制,竭力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挤压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市场。这种倒行逆施的科技霸权主义行径,绝不可能得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正因为科技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国一些人的霸权思维、垄断做法和双重标准在这个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地缘政治专家亚当·加里在一篇文章中刻画了美国某些人的心态:在这种零和思维的驱使下,中国创新太少时受到指责,中国创新太多时同样受到指责,还要遭受保护主义关税,这说明了美国的虚伪,它暴露了一种狭隘、自私的心态,看不到双赢模式下的共同成功的现象。美国一些人的目的,无非是想把中国永久性地排除在科技创新的前列之外,永远接受美国垄断资本的盘剥。

然而,这只是霸权主义者的一厢情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科技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加深,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结果。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传播在范围、速度和规模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科技创新的全球化进程空前提速,科学技术的全球扩散渗透日益加强,各个国家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互鉴日益频繁,跨国联合研究成为常态,科技创新成果的全球性应用是大势所趋。

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是每个国家的正当追求,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合作,反对科技霸权,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权利。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引起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这些科技成就,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通过“强制转让技术”得来的,而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的结果。中国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事业和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证明,美国用卑劣手段打压围堵所谓的“竞争对手”,并不能保证其科技领先地位。

五、极限施压对中国管用吗?

用极限施压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是美国一些人在国际谈判中的伎俩,美其名曰“交易的艺术”。其主要特征是以多面进攻、漫天要价为手段,同时在跨领域的多议题上与对手博弈,然后回转妥协,暗度陈仓,从而在核心利益上达成目标,靠强权维系霸权,靠霸凌讹诈击垮对手。美国一些人觉得极限施压威力无比,对中国也笃定“奏效”。

极限施压真的灵验吗?美国政府在与一些弱小国家打交道中,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依靠强大实力和极限施压手段,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强加于他国。一些国家,或者因为综合实力较弱,或者因为长期的依附关系,迫于美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压力,在谈判中不得不按照美方要求作妥协退让,息事宁人,遂其心愿。这种情况多了,难免让美国一些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会害怕极限施压策略,必定会在其强大的高压下屈服。

可惜,美国一些人判错了形势、找错了对象、打错了算盘。合作是有原则的,磋商是要平等、互利、诚信的,在重大原则上中国决不让步。中国是日益强起来的大国,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美国一些人试图以极限施压的霸蛮办法来强压中国就范,注定徒劳无功。孤立中国的企图都会反过来孤立自己,针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必然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反感和强力反对。美国历史上曾数次检讨过谁应为“失去中国”担负责任。试问今日之美国某些人,你们担负得起这样的历史责任吗?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美国一些人采取的极限施压策略,却严重违背了这一基本准则,给世界贸易规则和国际秩序带来极大的破坏。历史经验表明,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手段达成协议,只会破坏双方互信合作关系,错失合作的历史机遇。美国一些人对华采取极限施压,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将进一步损害各方利益。

极限施压看似咄咄逼人,实则色厉内荏。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对其在国际和国内形成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分化美国政治势力的重要力量。极限施压只会让世界各国更加看清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使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愈加孤立。

六、贸易保护能实现美国“制造业回流”吗?

本届美国政府上任伊始,提出了“买美国商品,雇美国工人”的施政原则,强调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一些人“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对于来美国建厂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于那些关闭美国工厂、去境外设厂的企业,就拿关税做文章,逼迫企业回美国生产。这些贸易保护主义行径,真能让美国实现“制造业回流”吗?

“制造业回流”能否实现,首先要看导致美国制造业外流的原因是什么。

从美国国内经济看,其制造业外流是由美国经济运行的规律决定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为实现最大限度盈利,美国的跨国公司把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们通过产业转移,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转移污染,提高资本的获利空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资本避开了利润率较低的实体经济部门,转而投向金融领域,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导致美国经济出现空心化和虚拟化。

从对外经济看,美国的制造业外流是由国际经济运行的规律决定的。在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元属于世界货币,居于霸权地位,以此为基础形成世界经济的运行格局,其主要特点是:美国供应美元货币,其他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供应物质产品。美国大量进口,形成贸易逆差,其他国家大量出口,形成贸易顺差。这就意味着,试图通过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减少贸易逆差,很可能会损害美元的霸权地位。事实上,2018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1.4%,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租赁业占GDP的比重则为20.7%,去工业化和金融化的程度甚至比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更严重。可见,美国要实现制造业回流并不容易。

反映美国工业产品产量的工业生产指数表明,经过季节调整之后,无论是整个工业部门还是制造业部门,2019年前4个月基本处于负增长状态,分别比2018年年末下降了1.3%和1.6%。而反映美国工业行业景气程度的工业整体和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在2019年前4个月则分别为77.9%和75.7%,分别低于1972年至2018年平均值的79.8%和78.3%。因此,从整体上看,美国的制造业并没有在贸易保护政策中重新繁荣。

制造业的全球分工是生产社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是生产力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个趋势尽管会受到某些国家的政策干扰,但绝不可能逆转。美国现任政府寄希望于通过加征关税、高筑贸易壁垒等手段制造经贸摩擦,以贴“卖国标签”、威胁加税等方式要求美资跨国公司回流美国,这种做法不会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制造业回不去不说,反而将严重破坏全球价值链,冲击全球范围资源配置,产生广泛的负面溢出效应,降低全球经济的运行效率。

七、经贸摩擦能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吗?

2019年以来,美国就业率、股市市值保持双高,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达到3.2%……自美方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以来,美国经济似乎还不错,这成了美国一些人不断升级经贸摩擦的所谓“底气”。但如何客观评价美国经济所谓的“繁荣”,需要进行全面理性分析。

从一些指标看,美国经济在往上走,但能否持续,重点要看资本积累的状态。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私人部门经过季节调整的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率只有1.0%,明显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增速。根据美国官方发布的数据,2019年4月,美国耐用品订单环比下滑2.1%,超过预期2.0%的跌幅。衡量经济扩张的重要指标——核心资本品,4月的运输量下降了0.9%。从发展趋势看,经济界人士对美国经济的前景争议很大。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许多经济师预测,美国经济2020年底以前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几乎翻倍,这主要缘于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有许多研究表明,从长期看,美国经济正处在所谓经济“长波”的下降期,不是稳步上升,而是稳步下降,包括美国前任财长萨默斯在内的很多学者用“长期停滞”来描述美国的经济表现。目前没有有力证据表明美国中长期经济基本面得到了改善。虽然美国一些人不断吹嘘“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但事实胜于雄辩。美国年均GDP增长率1950-1979年为4.0%,1980-2007年为3.0%,2010-2016年为2.2%,近两年为2.55%。显然,近两年的增长率不仅明显低于战后所谓的“黄金年代”和上世纪90年代的“克林顿繁荣”,与奥巴马执政中后期相比也只是基本持平,更是远未实现经济增速达到4%以上的承诺。

美国以减税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有限,给财政造成的压力却是巨大的。近年来,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快速上升。今年2月,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公共债务规模已达到22.01万亿美元。被称为“新债王”的美国双线资本首席执行官冈拉克直言,美国经济的增长仅仅是债务的增长而已。美国花旗银行也警告称,市场开始质疑美国偿付能力的“致命时刻”即将到来。这一“致命时刻”,很可能因为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而加速到来。

中美经贸摩擦必将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成为拖累美国经济的沉重负担。从生产的角度看,中美制造业相互依存度很高,许多美国制造商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中间品,相互加征关税必然提高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从消费的角度看,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消费者将为同等数量的商品增加更多的支出,因而在现有收入水平下必然出现需求下降。从进出口的角度看,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下降,同时由于美国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导致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出口受到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是毒药而不是良方,搞经贸摩擦没有赢家,伤人也必伤己。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席卷全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欧等国高筑关税壁垒、大打贸易战。殷鉴不远!

八、加征关税符合美国民众利益吗?

在美国政府升级经贸摩擦时,一种自欺欺人的荒唐论调被美国一些人鼓噪得甚嚣尘上,这就是所谓的“加征关税对美国有利论”。从去年的“贸易战很好”,到如今不断宣扬中国正在向美国支付巨额关税……这些巨额税款将直接交给美国财政部,关税将为美国带来更多财富,甚至超过传统类型的惊人交易……这一系列完全有悖经济学常识的论调,不过是美国一些人为掩饰贸易战危害、骗取民众支持的说辞而已。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早就作过深刻揭露:资产阶级以国家和民族的名义所实行的保护关税制度,不过是“制造工厂主、剥夺独立劳动者、使国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资本化”的一种人为手段。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在损害别国利益的同时,照样损害美国民众的利益,是一场只有利于美国少数大垄断资本的利益再分配。

经贸摩擦损害普通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根据税负转嫁原理,由于中国输美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普通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因此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最终大部分要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著名投行高盛的研究认为,美国政府去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出口商并没有“为更好在美国市场竞争”而降低价格,因此,关税成本主要转嫁到美国企业和家庭身上,导致了消费品价格上涨,推升美国核心通胀率。

经贸摩擦不利于美国劳动者的就业。加征关税会导致美国工人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增加,制约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就业的增长受到制约。美国企业也将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原材料价格,并且由于经济中一些资源转移到被征税的领域而造成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毫无策略性地掀起一场贸易战,额外的关税负担将主要转嫁给美国国内下游的生产商,终将让美国一败涂地。

有失必有得,也总会有一些人从提高关税中得益,成为提高关税政策的支持者。这些人是谁呢?当然不可能是美国的普通民众,而主要是美国的少数大垄断资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教授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中国并非美国经济问题的根源,美国公司的贪婪才是。美国所面对的真正的斗争对象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的那些大公司。美国企业领袖和富豪群体积极推动减税、扩大垄断并把制造业外包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增加利润,然而他们却十分反对那些有助于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政策。

经贸摩擦最终的后果,只是让极少数美国人获益,而大多数美国人将受损。

九、中美经贸摩擦会压垮中国经济吗?

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美国对中国实行贸易霸凌主义和各种封锁打压,无疑会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人们的消费和预期产生不利影响,增加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如果我们不囿于短期经济波动,不困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用全局、长远和根本的眼光来冷静客观审视,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总体可控,向好趋势不变,综合优势明显,调控手段充足,是挑战更是机遇。

看影响总体可控。2018年,我国的出口依存度仅为18.24%,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逐渐变小。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有所放缓的大环境,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优化,发展方式在转变,质量效益在提升,稳中向好态势愈加明显。中美经贸摩擦似乎会影响公众预期,使投资者做出非理性选择。但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在中央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中国可用的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是成熟可靠的,随时可大显身手。美方不要低估中国应对经贸摩擦的政策准备和能力经验。

看向好趋势不变。虽然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经济增加了新的变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户市场主体。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中国抵御外贸风险的有力武器,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8.6%,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6.2%,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壮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18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经济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看综合优势明显。从时间、空间、制度优势的三重叠加来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发展具有特殊优势。一是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生产要素由农业向工业转移,各个经济部门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将出现爆发式增长,这是后发经济体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二是作为大国的人口优势、空间优势、内需优势、资本积累优势,将提供强大的韧性、潜力与回旋余地。三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各种资源有效利用,具有明显的体制优势。这三要素叠加的优势已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现在这种优势在持续扩大而不是减小。

看调控手段充足。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取得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结合、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总量和结构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现在,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还是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投资政策等,都存在充足的空间。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看是挑战更是机遇。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将进一步突显,必将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人民力量,把危机转化为发展的机遇,把发展压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突出的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汇聚更多高端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把握新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发展大趋势,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努力在新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增强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十、中国对待中美经贸摩擦的立场和态度

自美国一些人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中美双方的分歧逐渐明晰,无非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对立还是合作,封闭还是开放,垄断还是竞争,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等等。归根结蒂,是走霸权主义的老路,还是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在这些重大原则性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明确坚定、始终如一。

面对美国一些人挑起并升级经贸摩擦,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以极大的诚意回应美国提出的关切,克服各种困难,提出务实解决方案,并与美方进行十一轮高级别经贸磋商,体现了中国不愿打贸易战的真诚愿望。但美方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逾越国际关系准则的“红线”,企图以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为代价,甚至损害中国的主权和尊严,这是中国人民决不可能接受的。中国期待双方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诚意是始终如一的,原则也是坚不可摧的。中国不会畏惧美方升级经贸摩擦的任何威胁和压迫,中国别无选择,没有退路,只有坚决斗争到底。任何人、任何势力切莫低估和小视中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打持久战的强大韧劲!

面对美国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坚持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促进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将深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为世界各国开创发展新机遇,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面对美国一些人不断挑战并破坏现行国际秩序,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创新完善。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等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不利影响,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都将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国都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自己,是应对经贸摩擦的根本之道。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16/c_1124630646.htm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