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内涵丰富
□陈世强(省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副组长、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副主任)
报告导读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的小康,报告浓墨重彩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阐述。领会这部分内容,可以把握如下几点。
在经济小康方面,一是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我省服务业、民营经济是发展的短板,创新动力不足。对此,报告提出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形成“一主两副多级”发展格局。报告在强化“一主两副”的同时,强调“多级”协调发展,提出“支持黄石、十堰、荆州、荆门、孝感、黄冈建设成为区域性增长极”,对咸宁、鄂州、随州、恩施等地方的发展给予支持。
在文化小康方面,我省实现程度相对滞后,有两个文化指标拖后腿。报告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一是精神支柱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荆楚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二是文化事业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繁荣发展大众文化,推进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三是文化产业强。建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在民生小康方面,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解决好群众生活问题。提出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升级,扩大就业创业,织密社会保障网,推进各阶段教育发展,抓好健康湖北建设,圆好困难群众“安居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落实任务,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确保决战决胜。
在生态小康方面,报告提出建设“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美丽家园。主要措施是狠抓长江生态大保护,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守四条界线: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扬帆疾行,拥抱小康
□本报评论员 肖擎
盛会观察
梦想,是生活的风帆。
“让生态农业真正变成咱农民的幸福靠山”“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今年3月起,本报开展“我为党代会建言献策”征文活动,来自各行各业人们的真言、良策,装满五彩斑斓的梦想。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代会报告里,深入、系统的谋划和部署,让我们看到全面小康覆盖的宽广领域、包含的深刻指向。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国人为之思索了数千年、奋斗了数百年的美好梦想,从未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
这带给我们梦想成真的信心。报告中一个个耀眼的数字,标示过去五年荆楚大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结出的累累硕果。翻开一本本民生相册,“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在无数的政策“红包”、改革“红利”中,已经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程接着一程垒起的厚实根基,为我们走好全面小康新征程加注了满满的正能量。
也带给我们时不我待的紧迫。新旧动能转化,人口结构变化、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等,都是“拦路虎”;社会深刻转型,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都是“硬骨头”。改革发展有新课题,美好生活有新期待,我们越是看到时间之近、任务之重、头绪之多,就越能明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如期”二字重若千钧,“建成”二字责重如山。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想到”到“得到”,因为它们中间隔着“做到”。前行之路无坦途,焕发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有实干之力托底,发展的好日子,生活的好日子,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链接:
http://news.cnhubei.com/xw/2017zt/2017hbsddh/201706/t38522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