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正文
校园看点

【教师风采】兴趣扬帆 勤奋掌舵 坚持做桨 敬业成舟——记外国语学院田传茂教授

发布时间:2013-04-28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 学生记者 万钰 郑智友 郭莉娟

三尺讲台,诉不尽殷殷之情;四季晴雨,道不完拳拳之心。他是博学慎思的学者,笃行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他是诲人不倦的师长,在教学的天地中播撒着希望;他是锐意进取的科研工作者,用求实务真的态度探寻着翻译世界的奥秘。

他,就是外国语学院的田传茂教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们常说:“生命是一种缘,刻意追求的东西或许终生也得不到,意料之外的惊喜却常常会在淡泊从容的人生姿态中不期而至。”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记忆却永不褪色。多年以后,再度回首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业已在翻译领域颇有建树的田传茂教授,依然感慨万千:“未曾料想,一本杂志,竟然可以影响我的选择,甚至改变人生的航行方向!”

1984年,顺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的田传茂教授,和胸怀希冀的同学们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然而,一次偶然的邂逅,他和一本英文版的摄影杂志不期相遇——精彩的图片,优美的翻译,遂然惊喜地发现,自己对“翻译”竟然有一种难舍的真挚情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在《论语》中提到:“求知的最高境界便是以学习为乐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发现、探索、实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热爱阅读的田传茂教授开始不断游走在中外文学名著的王国里,细细品味外国学者对《水浒传》、《红楼梦》、《围城》等中国文学名著的翻译。为了提升自己的笔译能力,他更是将学校图书馆中所存的翻译杂志全部借阅了一遍。

“圆梦的过程不能建立在心血来潮的基础之上,它必须是恒久的坚持。”田教授回忆道,“我记得,自己当时把罗新璋先生编的《翻译论集》琢磨了三、四遍。直到现在,我仍可以准确地说出有些文章的标题以及论集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

1997年,田传茂教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期间,他继续学习外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语言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的科研、教学、著书立说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2000年,取得硕士文凭的田教授选择回到长江大学任教。随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西班牙洛维拉—维吉利大学,兼修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博士学位。异国的求学经历使他迅速地成长,也使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日益精进。

兴趣扬帆,勤奋掌舵,坚持做桨,敬业成舟。田教授和“翻译”的缘分如此奇妙,由最初的“误入藕花深处”,到后来的“沉醉而不知归路”,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敬业者 专心致志 以事其业也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作为一名高校学者,田传茂教授始终秉承着“业精于勤”的钻研态度,在“翻译”的田垄上细细耕耘,用执着和坚毅浇灌着这片沃土,开出繁花朵朵,结得累累硕果。

多年来,他沉淀自我,潜心钻研,致力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并在“翻译技术与市场”、“翻译史”、“科技英语翻译”等多元领域均有所涉猎。

同时,他痴心于翻译学理论方法的探索,长期担任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的项目主持人,和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精诚合作,输出了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获得行业范围内的一致认可。

近几年,田教授参与编写著作和教材共计7部,发表论文多达70余篇。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多篇国际翻译期刊论文结集成书,定名《翻译面面观》,已由德国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田教授主持了以“中国翻译市场发展60年研究”为课题的科研项目,成功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翻译的涵盖面非常广阔,甚至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交流。因此,除了扎实的英文基本功,我们还必须通过扩大阅读量来丰厚知识的积淀。”

为了拓宽自己的思维,他常常浸润在“埋首故纸堆”的幽境里,流连于书香墨韵,享受着知识的无垠浩渺;为了更好地实现语言的自如转换,他坚持独立地完成相关翻译工作,然后搜集各种版本的译文,在对比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了还原文化差异下的语言幽默感,他尝试着从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梳理、分析文化转换艺术的精髓所在。

如今,身兼多职的田教授在授课、研究的同时,依然从事着翻译工作。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次翻译材料或是撰写教学研究专著,面对棘手的专业术语,他都会反复查阅各个网站,甚至咨询远在国外的导师。田教授笑言:“如果自己没有实战经验,又怎么能够指导同学们呢?”

“做任何事都必须具备专业精神!”田教授说,“翻译能力的提升绝非一蹴而就,‘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胸怀广袤世界 细栽满园桃李

“在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如果你没上过田传茂老师的课,那简直就是莫大的损失!”

“田教授的授课方式十分特别,似是飘忽云外,却又纵贯古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带领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习之有术,教之有道,良师益友,与尔同行。”

……

百度贴吧里、评教网上,同学们对田教授的褒扬与赞赏,似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流不息的江河,颇有饮誉天下之势。“敬业者,业恒敬之”——田教授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独具一格的授课方式,赢得了莘莘学子的广泛喜爱。

“现在的学生都奉行‘有用论’,即‘有用则学,无用则弃。’为此,我在第一节翻译课上,便会根据同学们的心理,深入浅出地剖析‘翻译’的重要性,提醒他们高度重视这门课程。”

理论知识无疑是冗繁而枯燥的。然而,田教授总能从最简单的话题引出相应的知识重点,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有关“翻译”的小笑话,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为了帮助同学们打破桎梏,跳出闭塞而僵化的思维模式,他经常将自己在翻译领域获悉的最新动态与同学们分享,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一步阐释说明。

“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翻译的奥妙!”实际教学过程中,田教授始终认为,应当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基础上,略微偏重实践。他说:“翻译,是一项融合了译者想象力和语言艺术性的工作。没有人能够做到最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借鉴、模仿、改进,提升。”

一次,田教授意外发现,同学们在翻译中国名菜佳肴时,普遍感到困惑,甚至不知道如何着手。针对专有名词的翻译技巧,他特地建立了一个公共邮箱,将自己收录整理的信息放入其中,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翻译是无处不在的,留心生活,方能活学活用。”田教授回忆道,“有一次,我和校长并肩而行,恰巧路过雕着校训的石刻。校长突然停下脚步,兴致盎然地问我‘长大长新’应当如何翻译?一番思索之后,我根据校训‘在存在中不断发展’的含义,借鉴爱因斯坦的名言‘Life for the American is always becoming, never being’,给出了‘Never being but becoming’的答案。意为:保持血液的鲜活性,砥砺前进。”

近二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里,田教授指导了5届本科毕业生约65篇学位论文,3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5篇,其中有3篇荣获湖北省优秀论文提名奖。

“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代表了一种执着、坚韧、谦和的人生境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超越 ——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田传茂教授孜孜不倦,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二十余载,演绎着“春华秋实”的精彩,酝酿了“桃李满天下”的醉人芬芳。

(责任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