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教师们有什么新招?课改有什么样的困难?5月8日,教育科学系召开教师教学法改革推进座谈会,共谋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关键是要关注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心理学副教授郑雪艳老师抛砖引玉,“本学期我在《讲授管理心理学》课程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操,组织设计课堂内容’,效果较好。近期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开展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求职简历与人力资源匹配度分析等,课堂氛围活跃。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关注热点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教学要有教材,但要不唯教材,要结合学生特点有所拓展、有所挖掘。” 唐青才博士有滋有味地讲起自己的教学改革,“我将《外国教育史》的讲课内容与研究生考试教材、大纲和考试内容相结合,重点从制度史、思想史中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训练学生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对教育学大三开设的《学校卫生学》,调整补充了部分教育哲学的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增强学前教育学的课堂吸引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是关键。”年轻教师张克明感慨:“我想尽了办法,在教学形式上,自己购买儿童绘本,分发给学生传阅,增强感性认识。自带音响、下载经典文学片段,配合手机播放和表演给学生听。在教学组织上,针对大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文学》课,我将教室搬到室外,进行户外观察教学、话剧演排教学、自然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任务、分内容组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谈教学,话改革,教师有说不完的话,有讲不尽的苦和乐。周守珍教授娓娓说道:“今天是我站满讲台30年的时间,教师讲课累是自然,教师乐在教学还必须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与自我调节。现在的教学比以往更具挑战性,教师也更难当好。教师只有在每一堂课有新的讲法、新的理解、新的体悟,才能品味到教学的乐趣。”
教学有新的举措新成果新收获,还必须有好的教学环境,才能让教学发挥最大效益。在座谈会上,老师们普遍反映:多媒体教学分配有限、学生上课玩弄手机较多、学生上课状态差等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希望得到改进。专业理论课程需要加强实验,将实验室开设到中小学的课堂中和学校里;实践环节应尽早,要在一、二年级开展专业见习,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16位教师的发言中,都反复强调教学要得到重视,学校和院系领导要经常性的研究教学课改中新动向、新方法、新思路,要经常开展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管理等之间的交流活动。同时,学校要引导和创造条件让一线教师到企业去、到部队去、到学校去,开拓视野,促进教学、科研和育人。
2个小时的交流,教师们介绍改革措施,吐槽了教学的烦恼,梳理了教学的衔接与共识。大家意犹未尽,心情舒畅,建议诚恳,希望以后多开展“增强集体智囊团”的活动。
(编辑 胡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