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桑俊)11月1日, 长江大学“非遗传承与研究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湖北省洪湖市滨湖镇乘风村举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主任桑俊、长江大学田兆元、文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洪湖市、滨湖镇、乘风村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授牌仪式。
文学院负责人肯定了乘风村村民长期以来为保护、传承凤舟文化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认为乘风村为长大学子提供了非遗传承与实践的田野基地,将长期与乘风村展开合作互动,深入调查凤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模式,以此助力乘风村的凤舟文化保护。田兆元肯定了民俗对民族国家精神、文化认同和社会治理的建构作用,希望能从端午文化的多样性、谱系性和整体性等方面研究乘风村的凤舟文化,拓宽端午文化研究的国际视野,从而丰富端午文化的内涵。
滨湖镇和乘风村相关负责人及凤舟协会的传承人对今后的凤舟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度肯定了学校在非遗的村落调查与文化资源应用方面所做出的表率作用,期望乘风村能在两校的指导与规划下,将凤舟竞渡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据了解,乘风村地处洪湖之滨,享有中国“凤舟文化之村”的美誉。其村落的端午习俗——凤舟竞渡不仅有120余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其独特的凤舟造型和祭祀仪式也曾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凤舟文化,已成功申报了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列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编辑 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