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维初,男,汉族,1965年10月生,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在荆楚大地,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他以党员之躯扛起国家能源安全重任,用三十年光阴在油气田化学领域刻下中国印记;他既是在实验室里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先锋,又是三尺讲台上培育石油英才的园丁。他就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余维初教授,一位用行动诠释“科技报国”真谛的模范党员。
科研攻坚:打破垄断的“荆楚工匠”
1988年,刚毕业的余维初走进李淑廉教授领衔的油田化学研究室。面对“七五”国家攻关项目中的技术瓶颈,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团队昼夜奋战,成功研发出“高温高压动失水仪”。但首战告捷的喜悦未持续多久,“渗透率梯度测试仪”研发中出现的围压与流压互窜难题,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团队面前。
余维初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日夜攻关,历时五年终获突破。首台国产渗透率梯度测试仪应运而生,迅速覆盖全国90%油田,他作为第一完成人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其成果更成为行业标准基石。
挑战不止。为打破欧美在高端设备上的垄断,他集结中石油集团等8家单位,主导研发“高温高压动态损害评价系统”。历时5年迭代优化,获7项国家专利,该成果支撑了6000余口油井高效开发,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
2012年,年近半百的余维初远赴美国,驱车两万公里调研顶尖机构,学习页岩气开发技术。归国后,他瞄准世界难题,联合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组建团队,誓言实现压裂液关键技术的全面国产化。其团队首创的环保低成本水包水减阻剂,获中美发明专利22件,被院士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如今,该技术已实现万吨级量产,广泛应用于国内重点示范区并出口美国、加拿大市场,余维初作为第一完成人摘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
教书育人:“真题真做”育英才
三尺讲台,亦是余维初践行党员初心的阵地。他长期承担《钻井液与完井液》等核心课程教学,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育人实践,提出“真题真做”培养理念。
三十载教学生涯,他指导培养了39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均直接对接油田实际课题。用人单位对其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上手快”的评价,正是对其育人理念的最佳印证。他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将承担的科研项目、团队最新成果及学科前沿融入课堂,弥补教材滞后性;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创新平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鼓励学生站上学术前沿舞台,指导的学生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奖。2019级博士生张颖在读期间,便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和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
在实验室的灯火通明中,在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里,余维初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为国家育才、为行业解难、为党旗增辉”的动人篇章。(党委组织部供稿)
(审核 刘长华 编辑 杨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