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黎娟/文 李颜秀/摄)3月25日晚,《信•荆楚》课程第二季第二讲在东校区16教A313开讲,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信·荆楚》课程团队、湖北省红色书信研究与传播中心的全体教师一同聆听了课程。

“你认为现在还有真的爱情吗?”“你期待爱情的到来吗?”“你心目中的完美爱情是怎样的?”《信•荆楚》第二讲“觉醒年代里的父母爱情”由青年教师饶玲,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蔡坤鹏、晏婉怡、许圣、高宇桐、尹家荣等联袂讲授。在发出一个个“直击灵魂”的拷问后,思政课序幕在红色家书的朗读中缓缓拉开。
“亲爱爱,这次养病比上次在南俄固然成绩好些……好爱爱,我要泡菜吃。”瞿秋白扮演者杨耀峰深情朗诵着瞿秋白写给妻子杨之华的一封红色家书,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在课堂上鲜活起来。
课堂上,饶玲以瞿秋白写给妻子杨之华的两封红色书信为主线,通过党史讲述、情景演绎、书信品读、红歌合唱等形式,串联起瞿秋白与杨之华勇敢冲破传统束缚结为革命伴侣的“秋之白华”浪漫爱情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个人幸福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无所畏惧、患难与共、忠贞不渝的崇高爱情观。

在情景演绎环节,蔡坤鹏、晏婉怡、高宇桐等同学通过《借花献佛》情景剧生动再现了瞿秋白、杨之华、沈剑龙三人谈判并践行开放、平等新式婚恋观的场景;许圣、尹家荣等同学通过情景剧《最后的黎明》还原了瞿秋白宁死不降壮烈牺牲的场景。同学们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演技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年学子该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秋之白华”故事呢?饶玲以马克思的异化观为切入点,结合科技进步、消费现象、社交媒体等热点话题畅谈现代启示,鼓励青年学子以瞿秋白和杨之华这对顺应时代潮流、投身革命事业的革命伴侣为榜样,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程在《国际歌》合唱声中落下帷幕。
据悉,《信•荆楚》第二季第三讲将于4月1日(周二)晚7点在16教A313开讲,由陈前燕老师的授课团队带来《无声的功勋—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解读红色交通员的传奇故事。
(审核 刘小燕 实习编辑 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