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正文
校园看点

《生命长江》第四季第二讲:诗文长江——江入大荒流

发布时间:2020-10-02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鄢宇航)长江之水浩浩汤汤,长江之诗灿若星河。9月30日晚,《生命长江》第四季第二讲“诗文长江——江入大荒流”在东校区13教A203教室如期开讲。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李征宇以数十首与长江密切相关的古典诗文为引,通过诵读、赏析、升华主题的方式,带领现场150余位师生共同认识长江文化、感悟长江精神、思考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

长江与古典诗文有何关系?“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征宇通过讲解李白、张九龄的诗词,阐释了诗文中的长江地理知识:奔腾千里的长江,历经岁月的变迁,孕育出了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等一片片肥沃热土,而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为历代诗词才人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创作条件。

“百折不回、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真挚忠诚,长江诗文中蕴含着我们所需要的长江精神。”李征宇将此娓娓道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描绘的怀才不遇却豁达开朗正是百折不回的精神;“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更是杜甫直面现实、不改初心的真实写照;屈原的上下求索、好修为常,毛主席诗文体现出的不怕困难、勇敢顽强,正是他们关注民生后的肺腑之言;“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是深沉执着、一往情深、真挚忠诚的体现。

“同学们,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要珍惜当下,学习古代文人身上的满腔热血和一身正气,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今日你们汇入长江,他日终将奔向大海!”李征宇在谈到今日还要学习古典诗词的原因时直抒胸臆。

课程时间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前夕,李征宇不仅带来全新的中国传统文化类思政课程,也为同学们带来月饼作为课堂奖励。来自人文与新媒体学院的张雨晴同学感慨:“作为中华民族生命之河的长江,她挟裹着五千年的历史底蕴,将文明的甘泽传遍神州的东西南北。在长江流域诞生了作为中国文学之源的《楚辞》。‘得江河湖海之神韵,写诗词歌赋之绝唱’。愿我们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下,皆能成为‘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