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正文
校园看点

【开学第一课】“穿越时空”学习古代汉语

发布时间:2017-09-04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卢婷)“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现代汉语,以日常交流语言为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学习古代汉语。”9月4日上午,16级中文系的同学们迎来了开学第一课。原来教授《现代汉语》的李华平老师以一个新的身份再次走到同学们面前。

“我们的研究中,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学习古代汉语就要将自己置身于古代。语言有口语形式也有书面形式,我们今天所能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三千年来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甲骨文中的卜辞、金文中的《利簋》、《诗经》、《论语》、《战国策》这些比较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佛经译文、唐代变文、唐宋格律诗词、宋代平话和语录、元代戏曲、明清小说就是用古白话写的。”李老师娓娓道来。

为了增进认识与理解,李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古文拟音版本的《关雎》音频。仿若外语的艰涩发音使熟悉《关雎》的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播放结束后仍久久无法回神。

见此,李老师笑着解释道:“这只是对于古音的一个构拟,是语言学家们根据研究推断而来,我们现在所说的汉语是古音音节简化而成。人类从东非大裂谷走出来,而我们所学的汉语也是慢慢演变分化而来。”

同学们暗自庆幸:“生活在现代,学习可以说便利了许多呀!”

口语与书面语以什么依据而简化又是如何简化的呢?李老师举例告诉我们,古文中口语无轻唇音,书面语则是由若干个繁体字转化为一个简体字。很多外语的汉语音译也都是依照古音的规律,比如“Sydney”为什么翻译成悉尼而不是希尼?因为古音中“希”并不发“xī”这个音。

而繁体字则更是复杂,这其中可闹了许多用错字的笑话。一字之差其意思可谓是差之千里。 “同学们想要不闹笑话,就认真学习以后的课程吧!”李老师微笑着说。

虽说是第一节古代汉语课,新的知识要点却接连不断地跃入同学们的视野。中文11601班的覃蔓表示:“课后我要把繁简字关系说明对照表多抄几遍!”

(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