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科技援藏,是我无悔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4-20 作者: 浏览次数:

     

从长江之滨到雅江之畔,从江汉平原到雪域高原,刘利平,一名长江大学普通女教师,一路坚定地走来,目光笃定,足迹深刻。

2021年3月,湖北省“十四五”科技援藏项目——“西藏高原核桃产业技术研究”启动,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刘利平受长江大学委派赴藏工作。进藏两年来,她用脚步丈量高原大地,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惧困难,扎根边疆高原,发扬“老西藏精神”,在西藏加查县核桃产业领域躬耕不止,以行动书写了科技援藏的生动篇章。

05d2e15f31818ffee4a740961f2cd77.jpg?x-oss-process=style/w10安顿家庭 只身赴藏

进藏前,刘利平的生活很平淡,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到长江大学就职,5年时间,她都重复着从家园到校园“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从家到学校工作,从学校到家生活,教学、照顾父母操持家务“两不误”,周而复始。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系统训练的园艺专业博士,看着身边的同事事业干得有声有色,刘利平心里充满焦虑。她知道,自己的家庭有些特殊,自己出生时父亲已经46岁,操劳一生;同母异父的姐姐们都在农村,勉强维持各自的小家庭。作为家里唯一“有出息”的孩子,必然要有所担当。既然自己的精力有限、父母的时间有限、姐姐们的条件有限,在家人和事业之间,她只能作出让步,尽自己最大能力给父母和家人最好的关爱。

2020年11月份,在父亲离世近两年,无微不至照顾母亲7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看着日渐长大的孩子,看着逐渐走出悲痛的母亲,年近40岁的刘利平感觉自己应该改变自己,积极寻找自我价值、发挥自身优势。

改变源自科技援藏工作的启动。得悉长江大学将以科技助力西藏核桃产业发展,刘利平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科技援藏团队。“我希望不辜负国家对我的培养,为科技援藏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暗下决心。

行前,她将母亲安置到了养老院,只身赴藏。

克服重重困难 适应高原

进藏之初,面对高原缺氧、强烈紫外线、空气干燥以及人生地不熟等客观现实,刘利平内心一度十分无助和茫然。然而,既然决定来到雪域西藏这片圣土,既然做好了学技术、积累经验、贡献力量的打算,刘利平在心里告诉自己,绝不能“无为而返”!

这种决心让她跨过了三道难关,刘利平将其形容为环境关、技术关、情感关。

刚到西藏加查县的前两个星期,即使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刘利平还是勇敢地每天背上包子、馒头等干粮一整天一整天地在加查县有核桃分布的旮旯村落中穿行。高原的地理条件特殊,村庄之间距离遥远,需要舟车劳顿;此外,加查县除了县城这一块平地,其他地方都需要跋山涉水。两年来,刘利平坚持走村串户,日均步行15000步,观察物候,收集资源。即使刚到加查的半年时间里,就因右腿半月板磨损严重而不能跑跳,她戴上护膝仍坚持下乡,毫不退缩。

8317168d2c4dc415728aa67a2884430.jpg?x-oss-process=style/w10

作为一个相对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科技援藏如何做实,是刘利平畏惧又期待的事情。为了扎实积累经验,刘利平主动和当地老百姓交流经验和技术,主动跟前辈张义副教授学习核桃栽培管理经验,主动找当地专家请教西藏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和西藏核桃历史。西藏紫外线强,为了尽可能多地嫁接活优株,一晒就是一整天,五个手指全晒得黑黢黢的,脸被晒得疼痛脱皮,出现了高原特有的“高原红”。尽管如此,她从不曾退缩。

文化的差异是开展工作最难的壁垒,语言不通也是工作难以推进的障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刘利平发现,西藏加查核桃产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良种。对此,从众多古树资源中筛选优良单株是核桃科技援藏的基础工作,为了采集当地较好核桃古树的接穗,刘利平和同事打算花钱适当修剪老百姓的古树,从而获得接穗。但是,第一年被当地老百姓拒绝了,他们说:“你把我们的核桃树剪了,对我们的树伤害很大,结的核桃果就要减产啦。”面对此情,刘利平用真诚去打动当地藏族同胞。每次下乡,她会主动和遇见的每一位藏族同胞打招呼,包里也常带着糖果分给当地老人和孩子,还教老百姓嫁接、修剪……经过一年的交流,当地百姓都认识了这个高高瘦瘦的汉族女同志,主动提出免费让她修剪自家的核桃树进行接穗。

努力让全国人民都吃上“纯有机”核桃

进藏两年里,在湖北省援藏办、省科技厅、长江大学和湖北省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刘利平及团队成员协同长江大学各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质在西藏加查县成立了“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目前,该研究所已建设完成近200平米的实验平台,近100亩试验示范基地,研究所初具规模、运行良好。

在藏工作期间,刘利平从来不以专家自居,在专业技术、核桃项目等方面的具体事情,她都不遗余力去做。除了下乡调研,她是一个认真严谨的女学者,更多时候,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打扮得像“农民工”的她,身着迷彩服,定点、放线、种树、修剪、抹芽、嫁接……作为长江大学科技援藏团队中在藏时间最长的人,核桃项目生产技术层面的经验通过不辞辛劳的实践已经一点点印刻于心、不断丰富,作为一个一直在学校环境生活、成长起来的女同志,她说,比学专业技术更难的其实是与人打交道。

进藏前,刘利平胆子小、脾气好,几乎从来不与人争执,说话特别容易脸红。但是,为了较好地推进工作,也为了管理好、运行好项目,刘利平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喜欢讨价还价的“大管家”。项目实施至今,秉着高效、节约、高质的原则,每一项建设她都不厌其烦地进行询价、比价、验质量,从不马虎、敷衍。不因困难而放弃,相反,内心时刻驻扎着一股强大的力量,陪伴她服务西藏。

刘利平表示:“高原核桃产业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吃上西藏‘纯有机’核桃,这将是我们的自豪。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边疆各族同胞快步走上致富之路,助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湖北科技援藏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科技援藏,是我无悔的选择!”(鲜敢 庄辉锦 康群)

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064262/6917633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