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铸魂,先从立心起步。
长江大学通过多个超过10年的“坚持”,精心引导与栽培每一位学生,做到了通过“精准思政”激励学生奋斗担当,牢牢把住了青少年成长关键期的正确价值导向。
实践中,长江大学通过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生活,通过“三步走”战略,引导学生由“知”到“行”,将正确价值观念根植于心,为将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一步:走出“小我”
15年坚持,“面对面谈心”成为有效的育人平台。
大学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学生年纪轻、阅历浅,行进中难免有些跌跌撞撞。面对学业、就业、经济、恋爱、交友等各方面奔袭而来的压力,他们常受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抉择的各种矛盾之中,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从2005年开始,长江大学启动谈心教育工作。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既要谈学问,更要谈人生,现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一定要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这是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谈心教育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做好“三件实事”,即坚持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做好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做好“1+1”育才工作;坚持面上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做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
2013年,“三百计划”对谈心教育活动进行了拓展,即百名人生导师进寝室助学生成长,百名教学名师进课堂助学生成才,百名创业导师进生活助学生成功。学校每年有近百个教职工支部与学生班开展共建,有2000余名党员干部、教师每人联系一名贫困生。
14年坚持,“青马班”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大本营”。
2006年,长江大学推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训模式。高级培训班就是实行为期一年“信仰教育”的“青马班”。10多年来,“青马班”坚持两周一次共36学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理论学习。10多年来,邀请杨叔子、李培根、吴天祥、桂希恩、欧阳自远、顾海良、黄百炼、袁隆平等“大家”与学员面对面交流。迄今,“青马班”累计培养1000多名信仰坚定、恪守信念、信心强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3年坚持,“万人创百星”成为引领成长的旗帜。
“万人创百星”是长江大学举办的一项个性化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学习之星”、“科研之星”、“自强之星”、“学干之星”、“道德之星”、“口才之星”、“传媒之星”……璀璨生辉。目前,“青春当奋进,万人创百星”,已成为响彻校园的励志口号。“万人创百星”也荣膺“湖北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
11年坚持,生命教育让奉献精神成为人生坐标。
思想向更深处引领,长江大学通过生命教育,鼓励青年学生在自己人生的关键时期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他们已经走了,可我们还活着,我们要担起他们的担子,发挥更多光和热……”去年,在“10•24英雄集体”诞生十周年之际,英雄集体重返母校长江大学,他们含泪参加了学校系列纪念活动,全校青年大学生再次被“人链精神”感动。
今年是长江大学“10•24英雄集体”诞生的第十一年,十一年来,长江大学将“人链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把参观“10•24”英雄集体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作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共接待学生27万余人次。新生还会通过主题班团会、亲水活动等学习生存技能、生活常识和生命教育。
第二步:迈入“大我”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的核心是知行合一。
长江大学坚持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载体,让学生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胸怀志向逐渐宽广起来。
24年坚持,“阳光号列车”成为享誉全国的志愿服务品牌。
“阳光号列车”是长江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组织。24年前,“阳光号列车”因学雷锋而诞生;24年间,她在志愿服务中发展壮大;24年后,她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从帮助孤儿开始起步,“阳光号列车”从事的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志愿者由最初的14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6000人。
“阳光号列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常年深入扶贫驻点、城镇社区开展支教助孤、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活动,获“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提名奖等荣誉。成立于2009年的四叶草社会工作协会“守护天使——太湖港管理区关爱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服务项目”在首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
为进一步夯实学生们在服务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基础,感恩教育也成为长江大学帮助学生成就“大我”的重要课程。
自2008年起,长江大学每年定期举办校友节,旨在增进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同时也为地方经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海内外近四十万校友自觉发起反哺母校的“微捐赠”活动,每年捐赠人次上万。校友的义举感染着一届又一届在校学生,学校也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报效国家、社会的感恩教育。
2014年,杰出校友顾正专程参加第六届“校友节”,捐赠母校教育基金1000万元。2018年,该校承办“长大校友资智回荆”活动,为荆州签约投资60亿元。
第三步:完善“真我”
良好的家风是优秀品质形成的重要土壤,也是学生正确认知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第一扇窗,长江大学历来注重家风家教,并以家庭美德带动形成良好师德师风。
倡导和培育良好家风家教的分享会,在长江大学已持续开展十余年,如今在原有基础上组织了以“讲家风、正校风、做好人”为主题的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师生员工的家庭日常生活,大力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劳守信、勤俭持家、文明礼让、睦邻友善等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每个家庭培育良好家风、传承家庭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促文明”和全校良好风尚的形成。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2008年,长江大学开始将“学习监察法,培育廉洁人”作为一项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的公权意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牢固起来。迄今,长江大学有万余名大学生通过课堂、讲座、报告会,深入学习《监察法》,领略了其中的核心要义。
“社团活动拉赞助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如何管好用好这笔钱。”学习《监察法》后,动漫社副社长牛健反思道,廉洁自律从现在做起,要规范赞助经费的使用途径,让每个社员都成为监督者。
“效果超出预期。”长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春磊高兴地说,“10多场报告会,场场爆满,尤其是互动频繁,提问踊跃。一问一答间,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做好公权力行使者与监督者的认识,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除了报告会,长江大学学工部、团委还推出线上答题、主题班会、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巩固学习《监察法》的成果。
“立德树人,以廉化人。‘学习监察法、培育廉洁人’系列活动的开展,其目的就是筑牢大学生的思想根基,引导他们敬畏纪律、敬畏法律,自觉构筑‘不想腐’的思想堤坝,系好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长江大学党委书记朱业宏道出初衷。
因为坚持立德树人,长江大学涌现出以“全国道德模范”赵传宇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0•24”英雄集体为代表的大批优秀毕业生,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0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奋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战场。(原载人民日报客户端2020年11月20日)
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7034429/rmh1703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