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曹清清 见习记者 王晓彤)6月9日晚,大型思政公选课《生命长江》第五季第12讲《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绘就乡村振兴画卷》在13教A203室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芬蓉、肖慧两位博士和我校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吴俊老师主讲,副校长周从标主持,党委书记朱业宏参加。
本讲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主题,讲述了“千年大计:反贫困的中国样本”“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脱贫攻坚的长大样本”三个篇章。
“什么是贫困?谁是穷人?”肖芬蓉从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介绍了贫困的定义。从广度来看,有基于需要的贫困,也有基于能力的贫困、权利的贫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维贫困的分析框架;从深度来看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关于“如何应对贫困?”她梳理了学术界中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分野,并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制度安排差异。她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反贫困的六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反贫困的目标、特征和手段呈现出差异性。由此,学生们认识到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效——脱贫人口多,速度快,地区广,且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肖慧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基础,对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了阐述。她结合我国脱贫攻坚中的具体做法和宝贵经验说,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可以理解为上下同心的团结精神、尽锐出战的担当精神、精准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不负人民的人民精神。同时,她通过讲述毛相林7年铺就绝壁天路、黄大发“水不过去,拿命来铺”、张桂梅扎根边疆用教育为女孩们筑梦的感人故事,阐述了脱贫攻坚精神的重大时代价值: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精神伟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支柱;是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力量;为世界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而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吴俊从我校驻村工作队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郑家埫村的脱贫成效三个方面,向同学们讲述了长江大学在脱贫攻坚中的使命与担当。从2015年至今,9名扶贫队员奋战5年多,坚持智志双扶,坚持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为郑家埫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出了“长大”贡献,充分展示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山高、坡陡、地薄、路差、村穷的郑家埫村,如今不仅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而且变成了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幸福村落。吴俊分享道:“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政治责任,更是政治觉悟。参加脱贫攻坚国家行动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锤炼,最后成就一段人生。坚守在脱贫一线,开始是一种使命,后来是一种情感,最后成了一种情怀。”场下掌声经久不息。
朱业宏在总结发言中说,大型思政公选课《生命长江》第五季虽然落幕,但是同学们的课程学习不会结束。他寄语同学们要继续“通过长江认识中国,通过课程获得成长”。他要求同学们掌握生存的技能,领悟生活的智慧,创造生命的价值,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成就学业、事业和人生。
据悉,本讲是《生命长江》第五季的最后一讲,本讲还进行了结课仪式暨颁奖典礼。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