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生命长江》第五季第九讲:致敬“两弹一星”开拓者

发布时间:2021-05-20 作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吕银 见习记者 黄荣博/文 吕银/摄)5月19日晚,东校区13教A203教室迎来《生命长江》第五季第九讲。副校长周思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志超担任主讲人,带领同学们一起“致敬‘两弹一星’开拓者”。

“‘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它们分别是核武器中的裂变武器和聚变武器。”课程之初,周思柱运用类比的方式,介绍了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原理及结构,并指出它们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拥有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等强大杀伤力。

“再穷,手里也要有根打狗棒!”周思柱旁征博引,引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语录,从历史的维度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科技落后和政治孤立等巨大难题,将开展“两弹一星”计划的决策与研制历程娓娓道来。大批科学研究工作者隐姓埋名,奔赴大西北无人区进行封闭式、高精度、高强度的科学测验,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便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和辉煌成就。

在讲解“两弹一星”的意义时,周思柱高度赞扬道:“‘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突出业绩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增强了国防实力,促进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张志超运用“两弹元勋”邓稼先、“二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等科研英雄的故事,引出“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他说,“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就是热爱祖国的赤子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大力协同的合作精神。“第一颗卫星发射时,动用了全国60%的通信线路,仅守卫通信线路的群众就达60万。”在探讨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时,张智超说,“这样的大协作,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办到。”他表示,“两弹一星”建设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人员通力合作、科研力量协同和物质资料的协调。

为解释“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张志超整理了一份“两弹一星”元勋的名单,并从籍贯、学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详细解读,其中长江流域的元勋们占总人数的80%以上。他借此提醒同学们学习元勋们将青春才华奉献给国家的担当,呼吁同学们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出自己对课程的疑问,两位老师一一解答,并寄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潜心钻研,厚积薄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