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唐和佳 见习记者 李慧婷 王芸丽)4月28日晚,《生命长江》第五季第六讲在东校区13教A203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晓云老师以“西柏坡精神”为主题,讲述“为什么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
“是什么原因让西柏坡与伟大的中国胜利建立了联系?西柏坡精神有着怎样的精神内涵?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黄晓云从西柏坡精神的形成背景、内涵体现、弘扬传承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为什么撤离延安?为什么选址平山县?又为什么选址西柏坡?”黄晓云从战况背景与战略位置分析了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她通过介绍当时党的工作方针、工作重心、中心任务三方面的转变,讲述了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黄晓云说:“虽然党中央、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时期不长,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在于,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两个“务必”,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产生于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时期的精神。”黄晓云说,“两个‘敢于’的具体体现是千里挺进大别山。”正是因为拥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才能抓住大别山这个战局转折点。随后,她通过一系列图文拓展讲解了西柏坡精神其他内涵的具体体现。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黄晓云肯定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互动环节,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黄晓云回答道:“我们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要敢于去干、敢于去做,要谦虚谨慎、坚定信念,也要有更远的目标。”
课后,思政QX201班张夕雨分享道:“我们党在取得胜利之时还能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难能可贵,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编辑 李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