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故事汇】玉米虽小 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1-04-14 作者: 浏览次数:

     

生命科学学院 杜何为

20年前的一天,导师郑用琏教授给实验室的每位学生送了一本师爷撰写的《玉米育种学》,并留言以示鼓励。轮到我时,导师翻开书,提笔思索良久。望着站在旁边的我,叨唠着忧心忡忡的“何为”2字,便在书里签下了“玉米虽小,大有可为”。“玉米虽小,大有可为”也成了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科研经费不够,自己就亲自下地除草、喷药。炎热的夏天,是春玉米人工授粉的高峰期,中午蹲在地头吃完家里送来的饭就接着干;退休教师万明刚教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往地里送来矿泉水和瓜果。记得有一次干完活,天色已晚,拖着疲惫的身子,刚走出玉米地,不料脚底踩空,一头栽倒在水深齐腰的排水沟;从混水中爬起来,看着红砖砌的沟壁,和跨在两壁之间的水泥杆,再摸摸脑袋,庆幸自己捡了一条命。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都会下地仔细观察玉米表型;发现优异的突变单株如获至宝,会兴奋好几天。附近的居民,有时逛到地头,看到满地棒子不大、个头不高、参差不齐的玉米,偶尔会提出疑问“教授种地咋就不如老百姓呢?”这些都是发生在玉米地的故事。

创新是科研的生命力,如何获取创新的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从日本回国的师姐交谈,悟到了“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协同中心兼职,协同可以创新;出国访学,吸吮世界顶级学者的思想;后访学时期,又如何获取创新思想?求知若渴,虚心如愚;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每一次思想的进步,都促进了科研工作的提高。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20年的不懈坚持,实验室成了家,家成了旅馆,只因为“玉米虽小,大有可为。”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长大“模范共产党员”心中的一点点小梦想。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