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手机传来一阵短促的震动,安静许久的长江大学2004级临床医学4044班微信群又活跃起来。但群里的同学们已无暇诉说毕业十年对母校和老师的思念、对同学的牵挂,更多的是在讨论新冠肺炎的诊断、治疗方案,防护和防控经验,彼此鼓励,共抗疫情。
班长吴长圣所在的孝感市是疫情的重灾区,作为安陆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他从年前就一直奋战在重症病人抢救的一线,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使他的身体一直在高负荷地运转,特别是在参与了安陆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抢救5天后,吴长圣也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在治愈出院、刚刚解除隔离后,他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工作岗位上。他说“家里人其实也挺担心的,但是我是专业呼吸科医生,早一点去,多去一次,就是一份希望,可能就是一条人命”。
张晶同学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工作,作为一名感染免疫科医生,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援助湖北。别人问她:你不怕吗?她说:“不怕是假的,但是我在长江大学学习了5年的医学,母校的培养让我成为了一名专业医生,此次湖北疫情这么严重,我肯定要去支援我的第二故乡。”
支援湖北恩施期间,白天,张晶跟随指挥部前往乡镇卫生院,参与卫生院复诊方案的评估。分布于恩施市各个农村的卫生院,最远的距离恩施市120多公里,往返需要7个多小时,山路也崎岖难行,经常会遭遇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及落石等自然灾害,但张晶毫无怨言,每次都是身先士卒、认真负责,圆满完成复诊和防控指导工作。返回恩施市后,她又充满能量地前往发热门诊继续进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的诊治工作。张晶还主动担任队内的感控员,负责队里的感控工作;并积极联系爱心公益组织,自掏运费为队里筹集了多批紧缺医疗防护物资。
在荆州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汪娅,南方医科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的专业是内分泌,原本计划年后赴美国研修,突发疫情后,她第一时间向医院申请增援隔离病房。她说,我希望尽我自己的能力,用所学的知识,为抗击疫情和守护荆州人民的健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为第一批请战去麻城市人民医院支援的医师,涂松林匆匆与科室其他医生交待好自己分管的6个病人情况后,连生活用品都来不及带就随车去了市医院,随即进入紧张的培训和工作中。“在发热门诊,一天看100多个病人,后来感染科病人太多,我又被安排到感染科上班。”在结束一天的繁忙工作之后,涂松林打开手机微信,在大学同学微信群里简单地留了言,回答了不久之前班主任龚权老师的问候和嘱咐:“同学们,最近安好?一定要加强防护,确保安全。”
过了不久,在河北工作的张冬婕同学也了留言:“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我看不清同事的模样,但依然能感受到笑脸,感受到滚烫的责任心。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们就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感谢学校不仅教授了我们技能,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医生。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当这场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之时,我期待与同学们重聚满是樱花的校园”。
“我身在影像科,作为诊断医生,做的没有各位临床上的同学那么多,我能做到的就是仔细甄别患者影像,从而做出正确诊断。每看见一个正常的肺部影响我都会觉得很开心,可以说,我也是第一时间感受到疫情好转的人,感谢同学们为此做出的努力”。感受到最近的疫情好转,在华中科技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并在武汉中心医院工作的杨阳同学对同学们联手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
一阵阵提示音传来,一串串文字在微信群浮出,结束繁忙工作的同学,在群里有一句没一句的谈起了自己在抗疫前线的想法和感受,彼此勉励,奋力前行。
长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4044班的40名校友在此次疫情期间,在一线战斗过的校友有11人。因为身在一线,所以此时格外被同学们和老师牵挂。其余的同学,大家此时虽不在一线,但也都在为取得抗疫全面胜利,奉献所学。此时此刻,大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岗位上联手抗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长大长新”的校训和“尚德勤谨,仁术长新”的院训,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释放了别样的光芒。
同学们表示,这次的疫情是他们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在毕业后面临的一次不一样的考试,他们不后悔当初选择学医和做一名医生。通过这次疫情的检验,对医生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医生必须扛起的责任和当担。看见大多数同学此时都处在抗疫一线,起初对病毒的恐惧也烟消云散,因为有你们和我在一起战斗。
作为长江大学合并组建以来临床医学的第一届本科生,4044班的同学们在此次抗疫战争中尽己所能践行一名普通医者的历史使命。由于表现出色,他们的事迹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特别是张晶同学所在的天津市支援湖北(恩施州)医疗队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张晶同学本人也获天津市滨海新区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滨海新区三八红旗手、湖北省抗疫最美逆行者称号。(医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