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发布时间:2020-05-25 作者: 浏览次数: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关注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后,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全局高度,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始终以满足国家油气资源发展需求为使命,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多年来,本学科通过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方法培训、现场生产技术服务、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服务手段,有效的保证了国家石油能源的稳定与绿色发展。

人才培训:将课堂由大学延伸至社会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教师在切实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为油田企业讲授油气地质新理论和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和新方法。

胡明毅、潘仁芳、王振奇、林小云等多名教授聚焦油气地质发展新理论,为油田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技术人员讲述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新进展、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新进展、页岩气资源选区评价新方法。四年来先后为多家油田单位开设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沉积培训班、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研讨班、大庆油田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油气地质新理论培训班、华北油田公司技术专家学术创新研讨培训班以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培训班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500余人。

郭海敏、章成广、张占松、毛宁波等多名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聚焦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新方法,2016年以来,为中石油测井有限公司、辽河分公司、大庆分公司、吐哈分公司、长城钻探国际测井公司、随钻测井中心、青海分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上海分公司、中石化江汉测录井公司等10多家单位举办4期专业人才培训,受训学员达到400余人。

郭康良教授带领的试井解释及评价研究组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试井解释及评价专业研究组。该研究团队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约负责试井解释理论与资料解释评价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8期试井解释评价培训班,累计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张昌民教授团队为新疆、青海、塔里木等西部油田研究人员开设储层地质学学术讲座及地质理论培训10余场,参加培训人员300余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通过多种形式的油气地质理论培训,不仅提高了一线地质工作人员的科研水平、培养了石油行业的技术骨干,同时更加推动了石油行业整体的科技进步,深入贯彻落实了学科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一线服务:做深度融合企业发展的典范

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在发展中一直和石油企业深度融合,主动融入,走在服务企业发展的第一线。

碎屑岩储层沉积学和油藏精细描述团队师生长期扎根在新疆、青海、塔里木等西部艰苦地区开展研究工作,服务油气勘探与开发。2015年在新疆油田设立长江大学剩余资源研究组(3RG)克拉玛依工作室。由油田研究院提供办公场所,学校安排师生到研究室工作。4年来,本学科教授每年夏季带领油田地质人员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开展露头调查,为现场研究人员开设新理论知识讲座,双方合作获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39篇,有利推动了油田科技进步,锻炼了学科队伍,培养了科技骨干,促进了学科发展,得到油田的充分肯定。

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团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成立了地球化学分析站,将当时学院最昂贵的实验设备投入到塔里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每年派出技术人员常驻现场,为油田提供最及时的分析测试技术支持。近40年来,平均每年现场分析样品数量3000样次,提交分析报告近900份,双方研究人员在本实验室提供的分析数据基础上,针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形成、运移、成藏及有利区优选等开展研究,为塔里木盆地前陆区库车坳陷、台盆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等领域勘探发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的优秀范例。

科学研究: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插上翅膀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聚焦石油工业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四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5项(其中自然基金项目62项),油田委托项目400余项。解决了油田企业在勘探评价中的多项技术难题,为我国陆上和海域重大油气田勘探发现和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油田合作连续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非常规油气研究团队根据国家绿色能源发展需求,近十余年来对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开展了资源潜力评价和甜点分布预测研究,项目团队通过精细野外露头调查,结合钻井岩心、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页岩气资源选区评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系统揭示了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整体-动态-层次”页岩气保存条件的评价思路,建立了适合中国南方高成熟海相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富集区块,构建了焦石坝等典型页岩气藏多参数“甜点”预测模型,指导了我国南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的理论内涵,在国土资源部页岩气战略选区、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多个大型页岩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同时指导湖北西部宜昌地区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具备年产50亿方建产条件为我国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碎屑岩储层沉积学和油藏精细描述团队通过水槽模拟实验再现大型叠覆式扇三角洲的形成机理,通过岩心观察、现代沉积考察和露头调查,结合地震、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沉积模式,有力支撑了玛湖凹陷斜坡区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助推“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本学科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团队针对对渤海湾深层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系统评价,厘定不同区域深层主力烃源岩层系,动态再现了渤海湾盆地深层核心区域烃源岩生排烃过程,提出了深层大型整装气田富集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为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绿色、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该研究为“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成果获2019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撑。(地球科学学院供稿)

(编辑 张晨露)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