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竞蓉,女,汉族,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教育与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及湖北省教育学会教育史分委员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0余项,独撰或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高等教育》和《教育学文摘》等转载和CSSCI期刊收录,荣获湖北省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和荆州市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次。曾获得长江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工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用心教书,努力打造魅力课堂
在陈竞蓉看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尽好“传道、授业、解惑”之职,就必须坚持责任为先,具有对学生负责、对所教学科负责和对学校负责的高度责任感。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因此,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要求自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她秉承“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陈教授讲究教学艺术,注重因材施教。为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她于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即使是上过多次,自己非常熟悉的课程,她每学期也都会重新备课,以便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堂上,她循循善诱,突出重点,讲透难点,力求精彩生动。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研讨、合作学习、课堂辩论等教学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力求做到上课紧凑而不紧张,讲授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爱育人,争做学生良师益友
陈竞蓉深信:“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坚守教育初心,就必须要有对待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师爱”是师德的体现,而“师爱”是建立在严格要求基础之上的。陈教授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批改作业、教育技能培训还是指导论文,始终对学生严格要求。她也要求自己尽量不因私事影响工作。有一次,她因下雪路滑,不慎造成踝关节骨折和多处软组织损伤。居家休养期间,还逐字逐句批改研究生的习作论文,对学生的指导丝毫没有放松。为了不耽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她在骨折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坚持到校给学生上课,导致伤痛拖了半年多才好。只要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的事,陈教授总是乐于参加,她认为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陈教授待人亲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与他们建立起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们都知道,在学习和思想上遇到困惑、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去办公室找她,每次陈竞蓉都会给予耐心细致地解答和热情的帮助。正是有着这份真情和真爱,她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每逢教师节、新年等节假日,她总会收到许多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和微信,有在校生,也有已经毕业离校了的学生。曾有一位在北京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离校时满怀深情地对陈老师说:“您的教导使我终生受益”。
教研并重,引领学生专心科研
近年来,陈竞蓉共担任了16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其中已毕业7名。她在自己潜心科研的同时,还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她要求学生定期集中交流研讨,鼓励他们结合教育实际问题深入思考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熟悉科研写作规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学生在科研上的不断进步。在陈教授指导下,研究生们在《上海教育科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早期教育》等全国中文核心和教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1人考取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获得长江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项目和长江大学研究生科技成果奖。1人获长江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另有多人获得一等奖学金。
“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教育的百花园里,陈竞蓉愿做辛勤的园丁,用爱心、智慧和汗水换来满园桃李芬芳。(教育与体育学院供稿)
(编辑 张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