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第七届温暖长大年度人物候选人】费杨:在教学岗位上书写忠诚

发布时间:2020-04-10 作者: 浏览次数:

     

“教师是奉献的职业,既然选择了当一名教师,就意味着永不止息的奉献”,这是费杨教书育人始终坚守的信念。从教十几年来,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一直用实际行动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书写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爱岗敬业 醉心教学

2005年入职长大以来,费杨先后担任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理学导论》、《康复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的主讲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高负荷工作,日教学量最高曾达到12学时——意味着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她一直处于紧张的讲课状态,这是一个老师能够做到的极限。

2012年4月,她生育小孩刚满两个月,尽管剖宫产手术的疤痕还没有完全长好,麻醉部位的创伤经常让她疼得直不起腰来,但面临学院师资力量不足、一门专业课无人讲授的现实情况,想到即将实习的学生一张张期盼的面孔,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课堂。她说,和学生在一起,才是让她最感幸福的事。

除了抓好日常的课堂教学,她还积极推动学校在线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所负责的课程《母婴及儿童护理》获评湖北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并获批慕课课程建设,她本人也屡次获评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她代表学校参加湖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那段积极备赛的时光里,她每天早晨八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晚上不到十一点从不会回家。每天练习讲解10个以上的教学篇目,讲得多了嗓子疼,就含着金嗓子喉宝继续讲,实在发不出声音就一遍一遍地反复听录音。从8月1日到16日这十六天内,她总计讲了187次课,所有的参赛内容均已烂熟于心。得知比赛结果的那一刹那,泪水溢满了她的双眼,那是激动的泪水,也是感恩的泪水。

今年2月份,疫情肆虐,她被隔离在外,家中没有网络,手机信号也十分微弱。为实现网络直播教学,确保即将临床实习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效果,每次上课前,她都会提着电脑、顶着寒风出门,长时间寻找稳定的手机网络信号,车内、墙角下、储藏室、田野里,所有信号满格的地方,都留下了她认真教学的身影。

关爱学生 春风化雨

从教以来,费杨一直用自己无私的爱关怀温暖着每一个学生,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费姐姐”,愿意把心里的话讲给她听。

2016年的一个夏夜,所带班级的一名女生给她发来了一则短信,她从字里行间敏锐地觉察到了学生异样的情绪。虽然已是深夜十二点多,忧心忡忡的她仍然迅速从家里赶到学校,在操场上陪着这名学生一圈圈地走着、开解着,直到天亮才将其送回宿舍。回到家,她依然无法安睡,直到收到学生发来的消息:“老师,谢谢您,我不会做傻事了。”

秉持“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处世哲学,学生心理受挫,她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学生发生意外,她立即赶去医院探望;学生无法按时缴纳医药费,她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工资……任教以来,她陆续给班级十几个生活困难的同学捐款捐物,传递自己的殷殷爱心。逢年过节,学生们的问候短信常常占满她的手机内存,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我当年是多么幸运,能够在离家3000公里以外的长江大学遇到您!”

奉献爱心 服务社会

除了深爱学生,生活中,费杨也以行动彰显着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爱。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她积极致力于母乳喂养的普及和宣传,在学校、社区支持下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常年义务为女性朋友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现已帮助数百名妈妈成功实施母乳喂养。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心怀对社会的大爱,她长期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近年来先后参与“蓝丝带”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微心愿”爱心一帮一、“黄丝带”矫正人员子女帮扶行动等系列活动,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捐款捐物,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她还将自己的专业研究应用于关爱留守儿童的事业上,申报的科研项目《荆州市两岁以内留守儿童喂养状况调查》,数据详实、影响广泛,为促进婴童健康成长提供了决策参考。

医者仁心,仁者爱人。在工作、生活、社会服务各领域,费杨一直执着地努力着。坚信“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的她,还将继续奋战在自己无比热爱的教育战线上,演绎更多温暖校园的故事。(医学部供稿)

(编辑  汤慧珍)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