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王俊耀老师加入到学校国际教育的大家庭。从完全陌生到贴心交流,在7年的国际学生辅导员生涯中,他不忘服务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一份责任心、一颗爱心、一片热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笃定前行,用行动不断擦亮着长江大学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精益求精:把好国际学生入校“总开关”
自进校开始,王俊耀长期负责学校国际教育的招生工作。国际学生的甄选涵盖面广,招录范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需综合考量学习动机、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因素。学校开展国际教育初期,他曾远赴当时正处于局部交战状态的巴基斯坦进行招生宣传,在近10天的时间里,冒着40多度高温,做了30场宣讲,足迹遍布拉合尔等30多个城市。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招生形势,他主动联系校友,不断提高门槛,通过多轮远程面试,招收了不少优质生源。2019年,学校国际教育新增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11个生源国,获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升至14人,硕博士比例首次超过15%,12名学生实现直接插班就读……这一连串亮眼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他辛勤的付出。
由于各国学生毕业时间互不相同,国际学生的招录工作需分散在全年进行,每年的寒暑假更是忙上加忙,一封封邮件、一个个电话、一份份表格、一张张车票、一件件快递,成为他假期辛劳的真实写照;有时,为了不错过一个优秀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他甚至会从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封外文邮件中“海淘”。通过不懈努力,截止2019年底,我校的国际学生已遍布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程度(以国际学生人数为基础)在2018和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榜中分别居第76位和第61位。
守护心灵:是管理者 更是“知心大哥”
入职之初,为掌握国际学生的基本情况,王俊耀时常深入教室和学生宿舍,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倾听意见、采纳建议、消除误解、提高认同度,为他们排忧解难。为帮助新生学好汉语、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他精心组织汉语角、汉语电影展播、汉语晚自习、汉语演讲比赛、汉语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在国际学生中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国际学生住宿分散,为做好外宿生登记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他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深夜到社区探访学生。每年寒假,大量国际学生留校过春节;尽管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妻子又在外求学,他还是克服困难,选择在春节前后最关键的时间节点来办公室值班。他的热忱付出,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心与心的触碰与交流过后,学生们对他也倍加信任依赖,视其为“知心大哥”。来自蒙古、俄罗斯等多国的国际学生经常去办公室帮忙,成了他的得力助手;部分汉语水平较高的国际学生还主动请缨,当起了汉语教学助教。在他们的帮助下,2019级秋季新生汉语水平考试1级和2级模拟题通过率达90%以上,为后续顺利通过4级考试转入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播撒爱心:是老师 更是“暖心大班长”
教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不竭动力。王俊耀对国际学生始终倾注爱心并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在他们及其家长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2016年国庆长假前夕,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aras突然呼吸困难,几近晕厥;得知消息后,他心急如焚,立即赶往该生寝室并及时将其送往荆州一医就诊;因该生病情严重,医生无法确诊,需转院至武汉同济医院紧急治疗;在迅速向院领导电话汇报学生病情后,他果断陪同医护人员、连夜护送学生前往武汉治疗;经过近10个小时的奋力抢救,该生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那一年的国庆长假,他吃住都在医院,一边安抚学生家长,一边联系保险公司落实医药赔付事宜,同时与医护人员反复沟通学生病情;半个月后,该生终于康复出院;学生家长回国时,连连向他表示感谢。2019年5月,一名巴基斯坦籍男生因感情问题而突发狂躁症,情绪和行为一度失控;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在派出所和学校安保人员帮助下,顺利将该生送往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助其摆脱了身心困境。类似这样的暖心事例不胜枚举。“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实实在在地帮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自豪地说。
传承文化:培养“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国情不同、语言不通、文化各异,如何做好国际学生的入学教育,是摆在王俊耀眼前的一道难题。为此,他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经与同事反复研讨,最终制定了一套内容科学、措施可行的国际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入学教育课上,他精彩流利的中英文讲解赢得了学生们的由衷赞许;同时,借助丰富多样的图片与案例素材,他也将“知华友华”的种子悄然植入他们的内心。为深入传播中华文化、交流国际友谊,在他的推动下,2019年6月,长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产学研实践基地在湖北松滋市洈水风景区揭牌,来自巴基斯坦、喀麦隆、印度尼西亚等7个国家的30名国际学生参加了相关文化体验活动;中新网、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对之做了报道。
学生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为充实国际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他先后在他们中间组织开展“印象荆州”中文演讲比赛、传统文化研习营等活动,激发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学生路飞表示:“中华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定认真学习、深入了解,回国后努力做中印文化交流的‘大使’。”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愿意讲、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国际学生不断走向世界各地。
抗击疫情:不分国界 保障学生疫情期间物资供应
2020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并肆虐全球,这场疫情牵动着每一个长大人的心。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了5个应对疫情工作小组。作为后勤保障组负责人,王俊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防疫工作之中。除为留校国际学生提供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外,他还积极动员他们响应“居家隔离不外出”的号召,并向学院领导汇报,建议防疫期间采取“双轨制”模式(班级管理制和区域管理制相结合)来管理国际学生,对他们按照居住地分片区实施管理,每个片区指定一名临时辅导员,负责每日记录所辖学生的行程和健康状况、传达省市及学校防控管理规定和安抚疏导学生情绪,引导他们安全稳定地度过疫情非常时期。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学校后勤集团和国际学生所在社区,一方面确保学校宝石花餐厅每日为国际学生提供清真餐食,另一方面结合学生需求、每周2次集中为他们配送生活物资,通过统一采买、统一发放,充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外出活动、减小感染风险。
王俊耀等教师卓有成效的努力,让国际学生的恐惧感渐渐消除,多名学生主动联系他,纷纷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其中巴基斯坦籍医学专业3名同学自发组成志愿者小分队,和老师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着国际学子的生命安全;他们的事迹被多家省级以上媒体转载,并为外交部“外事管理”公众号头条推送,传播了长大正能量。
“和学生们在一起,是我最感快乐的事。”这是王俊耀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怀揣这份快乐,他将继续挥洒汗水,不负青春,在优化长江大学国际教育的路上执着前行。(国际教育学院供稿)
(编辑 汤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