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第七届温暖长大年度人物候选人】魏强:力我所能 方可心安

发布时间:2020-03-21 作者: 浏览次数:

     

魏强,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2014年入职长江大学,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发表学术论文22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先后两次荣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获评长江大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他人生第一次当班主任便成就了一批人,此后迎来送往,始终如一。在学生眼中,他不善言辞,却毫不吝啬感情;他严于律己,对他们却总能宽容以待。他会安慰他们的沮丧,也能重拾他们的信心,长此以往,在生活中如慈父,在学习上成严师的他,于平凡中成就了不凡。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魏强。

2014年博士毕业后,魏强进入长江大学工作,2015年开始担任思政11402班班主任。于他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他也期待着在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中收获惊喜。为此,他细致耐心地与班里的每个学生聊天谈心,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在与男生打篮球、听女生讲八卦中,不仅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也为他们平添了许多的生活乐趣。2015年至今,虽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但他对学生们真挚的笑容和亲切的关怀始终不变;作为回应,学生们也一直向他开启着各自丰富善感的内心世界。

在顾柯(20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重庆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眼中,强哥总给人贴心、暖心、放心的感觉。“与他高高帅帅的样子形成了鲜明反差,强哥更像一个温柔的女孩子;他不是那种把大道理挂在嘴边不停讲的人,而是喜欢结合自身经历,给予我们一些容易接受的建议。”他回忆道,“大三的一天 ,强哥跟我聊天,问我要不要考研,未来有什么打算。当我谈及家庭条件可能支持不了自己的考研梦想时,他温情地劝导我无须考虑太多,困难是暂时的,也是可以克服的。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穷小子,读研读博的几年,全家咬咬牙,日子过得紧一些,毕业后就好了,整个家庭后来也越过越红火了。”正是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发自肺腑的话语,指引着学生们一步步向优秀靠近。

在陈安琪(20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记忆里,魏强是导师,是朋友,亦是“强妈”。她说:“大学四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强强老师这样一位班主任。作为导师,他在我考研期间时刻关心和守护着我,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生活上,他是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开心时与他分享,难过时找他倾诉;毕业时,离开他,离开长大,就好像离开温暖的家、踏上新的旅程,但他的关爱从未因别离而停止;‘我会永远在你身后,支持你!’为了践行这一毕业寄语,他每到我们所在的城市,他总会与我们相聚,见到他,就好像见到妈妈一样,亲切而温暖。”

大学的每一天都很寻常,一如那枝头盛放的金桂,花香扑鼻时,惊喜虽无从谈起,却为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当班主任的三年时间,魏强从未缺席过班级任何一次集体活动,而且每次活动,他都全心投入、认真参与。班会上,他讲述曾经的学习及生活经历,帅气的照片让大家啧啧赞叹;春游时,他动情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感伤的神情令他们印象深刻。

李文芳(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初的感动。“大三考研备考前,我特别迷茫,不清楚该选择哪个学校和什么专业,得知情况后,魏老师帮我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查,查专业书籍、报录比、往年招生人数等,最终让我明确了报考方向;复习那段时间,我经常跑去他的办公室打印复习资料,压力大的时候他时常会开导我。复试成绩揭晓的那天晚上,在我还没敢查分时,他已经主动帮我查出了成绩,深夜十二点多,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发消息告诉我复试成绩排名第一。那一刻,我真切地感觉到他更像是我的亲人,急我所急,想我所想,乐我所乐;能在大学里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人生最大的幸运。”

和李文芳的经历类似,2018年,许多同学都如愿考取研究生,思政11402班创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的考研最好成绩:21人参加考试,17人被录取,录取率达80.95%;被录取的17人当中,7人考入985高校,5人考入211高校。

魏强始终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但他仍会自责没有做到最好。“毕业晚会后,我们全班聚餐,强哥喝了些酒,言说中充满了骄傲、不舍、遗憾与感动,语音未落已与我们一同泣不成声。当时真心觉得,他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四年如一日,他的细心付出,他的无私奉献,温暖了我们所有学生的心!” 唐在威(18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如是回忆道。

岁月如昨,回忆如诉,行至艰辛处方会愈加怀念他的陪伴。如今,遍布天南海北的学生们,为了寻一方让心灵栖息的港湾,仍会时常与他相聚,觅一处僻静之地共坐,追忆长大岁月,诉说生活近况,畅谈理想和人生。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那些带着色彩与温度的记忆终已渐渐走远,但深信“力我所能,方可心安”的他,仍然坚守如初,用不变的爱与奉献,温暖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编辑  汤慧珍)

推荐新闻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