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10·24”十周年】壮美的青春交响

发布时间:2019-10-22 作者: 浏览次数:

     

李家宝

一、舍生忘死、惊天壮举——英雄事迹回放

“10·24”,这几个普通数字,对于长江大学来说,有着非同凡响的特殊意义,它镌刻在长大的历史上,镌刻在每一个长大人心里,永远流淌在长大文化精神血脉之中!

2009年10月24日,那本是一个云淡风轻的美好周末。大约在下午两点一刻左右,“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啦!”急促地呼救声打破了丽日蓝天下祥和的气氛。原来,两名在长江宝塔河段沙滩上玩耍的小学生不慎掉落江中,湍急的江流正把他们推向死神。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正在长江边秋游的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了生命的大营救之中。广电专业的李佳隆、会计专业的龚想涛率先冲入水中,广电专业的徐彬程、方招和张荣波紧随其后,奋力游向正在水里挣扎的少年。与此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陈及时也听到了呼救声,从河湾下游数十米处跃入冰冷的、深不可测的江水之中,逆水游向困在凶险漩涡中的两名少年。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而宝塔河段地处江水回流区,更是无比凶险。无风时似乎波澜不惊,实际上下面暗流涌动,一个漩涡连着一个漩涡。此时,江水中从不同方向奋力游向落水少年的6名同学,被一个个无情的漩涡纠缠着,游得越来越吃力了,但他们都在顽强的坚持着,没有丝毫退缩。陈及时、龚想涛两人首先游到离小沙丘较近的落水少年身边,一起使出浑身力气把他托出水面。李佳隆见这个少年基本脱离危险,顾不上喘口气儿,就又向离沙丘较远的那个名叫张天亮少年游去并拖住了他,一个浪头打来,年仅17岁的李佳隆体力不支,和那个少年一起没入水中。危急时刻,徐彬程游过来救应,两人合力把少年推到停在江中的渔船边,徐彬程潜入水中用肩膀把少年顶出水面,船上的人把他拉上了渔船,这个少年得救了!几乎同时,陈及时、龚想涛架着另一名少年张志鹏的胳膊,两人合力将他托出水面,奋力游向岸边小沙丘,站在小沙丘上等候的孔璇,早早的伸出手臂准备接应,眼看孔璇的手就要拉住少年的手时,突然一个漩涡,又无情的将他们从近在咫尺的沙丘边推开。“快拉住我的手!”孔璇见此情景来不及脱掉鞋子,一边向水中奔去,一边向身后的同学大喊。正在江边焦急地看着滚滚江水的姜梦淋、黄检、昌子琪、李立科、万莉莎、贾云芸、孟亮雨、何东旭纷纷冲上来一个拉着一个人的手,短短的瞬间,9名同学在小沙丘上,手拉手结成一条长长的人链,他们试图用这种办法为落水少年打开生命的通道。人链不断的向江中延伸,人链最顶端的孔璇,眼看江水就要漫过脖子,但她还是选择向前、向前、向前……仰面朝天的她,坚持朝少年浮沉的方向,伸直着手臂。随着人链的一步步延伸,大家感受到危险的降临,几个女生在江水的压力下呼吸困难,壮实的李立科发现江水已经淹到脖子,浪涌已使他站立不稳,人链承受着巨大的考验。突然暗流涌动,人链开始左右摇摆,而被江水不断冲刷的小沙丘的边缘也在不断的塌陷。一声惊呼,孔璇的手从姜梦淋的手中滑落,她一下子掉到沙丘下深深的陡坎,姜梦淋也随之落入江中。说时迟,那时快,刚刚做完气胸手术两个多月的何东旭,这个根本不会游泳、也不能沾水的18岁男孩,毫不犹豫的从人链的末端冲到了最前面,把处在危险之中女生挡在了身后。这时,陈及时、龚想涛托举的落水少年已经再次靠近沙丘,江水过胸的何东旭,立即抓住这个机会,伸出自己长长的手臂,一把抓住少年,将他用力抛到沙滩上,第二个少年也得救了!但是巨大的危险突然降临,沙丘边缘再次大面积坍塌,人链骤然断裂,何东旭转眼间从同学们视线里消失,掉入陡坎,沉入了江水之中。此时何东旭、陈及时、方招,徐彬程,李佳隆,张荣波,龚想涛,孔璇和姜梦淋等9名同学,全部身陷冰冷的江水中。年轻的生命危在顷刻,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韩德元、杨天林、鲁德忠三名冬泳队员,从百米外冲过来,跳入汹涌的江水中去营救落水的大学生,刚刚救完少年从渔船返回的徐彬程,也再次扑向陷入绝境的同学。通过自救和互救,姜梦淋、孔璇等6位同学最终成功上岸。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个年轻的生命,则永远消逝在滚滚的江水之中,三朵青春之花还未来得及充分盛开,便不幸凋落……

二、照亮人心、震撼世界——英雄集体诞生后引起的巨大社会反响

15名大学生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震撼了长大、震撼了荆州、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

那一个个跃入漩涡的青春身影,那一双双伸向危难的温暖之手,那一幕幕搏击死神的壮烈场景,怎不令人动容,怎不令人垂泪,怎不令人震撼啊!他们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新的人生画卷只是开了个头,可他们再也听不到爸爸妈妈嘘寒问暖的电话了,再也不能到教室里上课学习了,再也不能奔跑在校园的篮球场上,再也不能与同学们结伴而行了……

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疼爱的孩子,家里失去一个孩子,就是塌天之祸,何况我们一下子失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啊!噩耗传来,同学们哭了,老师们哭了,整个校园沉浸在悲痛之中……时任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业宏在第一时间写出了饱含深情的诗歌《给你,我的手——写给及时、东旭、方招》。当天下午6点半,长江大学新闻网刊出了《冰冷江水中,勇士伸援手——我校3名“90”后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少年献身》。第二天,《楚天都市报》发表《大学生结梯救人 三人英勇献身——为救两名落水少年,古城荆州昨现舍己救人悲壮一幕》并配发评论,紧接着市、省、中央各大媒体纷至沓来,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多时段、大篇幅的连续滚动报道,更是震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高峰时,全国有50多家媒体、300多名记者齐聚荆州,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报道英雄壮举。

1、举世同悲

在英雄壮举发生的荆州,“我多想抱着你哭,紧紧地把你抱住,只要你能够幸福,我愿意付出全部……”这首深情的歌回荡在人们心里。在英雄遇难的江边,搭起了古城历史上最大的灵堂,在万朵菊花的簇拥下,三名大学生的遗像面向巍巍长江大堤,遗像上定格着青春的朝气。白发苍苍老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还有少年儿童,来到这里,深深鞠躬,满脸悲痛,手捧菊花一瓣一瓣撒向江中。一位身患残疾的中年人,步履蹒跚地用小三轮拖来萨克斯吹起了《回家》。英雄的父母也来到了江边呼唤自己的爱子,陈及时的父亲在亲友的搀扶下来到江边,紧握渔网在江中捞啊捞啊,试图捞起他唯一儿子的灵魂,如此往复三次打捞起一个石块,他手捧石块,深情地哽咽着说:“孩子,跟爸爸回家吧!”

10月27日,夜幕降临,在长江大学校园内,3000多只蜡烛,摆成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在图案的中间是三位英雄的照片,近万名师生每人手捧一根蜡烛,齐声低唱《真心英雄》……

10月28日上午,三名英雄大学生的追悼会在荆州市殡仪馆隆重举行。数万名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自发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家住沙市飞机场,年过7旬的杨师傅,辗转数小时赶到灵堂,未进灵堂已是老泪纵横;几个素不相识的母亲举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儿子们,一路走好,不相识的母亲为你送行!”一个小伙子高举“忠义学子,奋不顾身,无情江水,还我英雄”纸牌,表达着荆州市民的心声。有个残疾人坐着轮椅来到英雄遗像前,轮椅还没停稳,整个人就匍匐在地,以最虔诚的方式,献给英雄最崇高的敬意。手拉手维持秩序的武警战士,无法拭去眼中的热泪,只有任凭泪水在脸上静静流淌。一时间,这里成了泪的海洋,悲痛和敬仰,被送入云端,带上天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送来花圈,并致电慰问英雄家属。国家教育部,湖北省委省政府,荆州市委市政府、长江大学等单位送了花圈,以表达对英雄的褒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专门从武汉赶来,含着热泪围着英雄的遗体转了整整三圈,向三位英雄做最后的告别,他哽咽着说,“他们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是所有大学生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光辉榜样。”长江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家在致悼词时深情的说,“三位英雄是父母的好孩子,长大的好学生,时代的好青年,他们是父母的骄傲,是社会的良心,是民族的精英,是时代的楷模。”

灵车启动时,两边的人群泪飞顿作倾盆雨,恸哭声连着鞭炮声震撼云霄。人们久久地围着灵车,不愿英雄离去。灵车驶过,沿途的车辆自动停车鸣笛,300多辆出租车和私家车紧紧尾随,他们自发的护送三位英雄最后一程,为的是不让英雄回家的路上感到孤独。

荆州藉的著名音乐人、作词家王平久先生在得知英雄壮举之后,流泪写出来动人的歌曲《生命》。

救人的壮举也震撼了整个神州大地和全世界。

一位青海格尔木市的市民,不远万里赶到荆州,在长江边上吊唁三位牺牲的大学生,为英雄鞠躬送行;海军上海保障基地老干部杨庆彭一行5人专程来荆州看望、慰问英雄大学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5岁;北京大学、深圳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的师生派代表来到荆州,含着热泪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贾春旺来到荆州,为大学生英雄颁奖,并冒雨在江边祭奠三位烈士。海外华人,也为英雄的事迹所感动,新西兰南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华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建军含泪说,“实在太震撼了,这些年轻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中华美德复兴和升华,他们是我们新中国的未来希望和榜样!”法国、美国的华人也举行了纪念活动。来长江大学访问的澳大利亚教育代表团,听讲了英雄故事后,热泪长流,一定要到江边祭奠英雄。

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网站纷纷开设“大学生见义勇为”专题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等在线门户网站纷纷开辟“大学生舍己救人”专栏,百万网民表达了扼腕痛惜之情,并向三位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全国数十万网友在网上设灵堂吊唁留言。

2、领导批示

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纷纷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肯定英雄行为,号召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

2009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4367期,《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义举,彰显“90”后青年风采》一文上批示,“这40多名同学的誓言多么真挚,多么壮美,要对长江大学学生舍己救人事迹做后续报道,以此事例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批示的背景是英雄逝去的第7天,同学们自发来到江边祭奠英灵,呼唤着逝去的英雄,一声声悲怆的呼唤之后,他们面对滔滔江水,庄严宣誓:我们不再悲伤,振作起来,传承英雄美德,坚定理想信念,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200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批示:对长江大学英雄群体的宣传要很好策划,按长春同志要求,在前段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全国各高校的反映

英雄事迹在九州大地传播开来之后,立即在全国各高校师生中引起巨大反响,各高校自发组织了各种形式向长江大学的英雄学生表达哀悼和敬仰。武汉科技大学国防生举行了集体面向长江行军礼的仪式,表达对英勇献身英雄的敬意,哈尔滨理工大学率先组织了向英雄学生学习的座谈会。

2009年11月5日,教育部和湖北省委在长江大学举办学习“10·24”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座谈会,湖北高校工委书记蔡民族主持会议,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张昌尔、教育部思政司、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荆州市委负责同志,以及长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教师代表和见义勇为的优秀大学生代表出席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卫红指出,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群体的憾人壮举,感动了国人,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他们的英雄行为,获救者不会忘记,老师同学们不会忘记,全社会都不会忘记!与此同时,教育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各地高校有效运用网络、报刊和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活动载体,大力开展学习英雄集体活动。

11月6日,团中央、全国学联,要求各级共青团、学联组织深入开展活动,在全国大中学校掀起学习“10·24”英雄集体热潮。

在教育部、团中央发出号召后,全国各大中学校更是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北京、四川、浙江、云南、山西、辽宁等地高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支部活动和团日、团会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并庄重承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三位同学为全国的大学生做出了榜样,当代青年大学生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将大灾大难,大是大非等关键时刻涌现出来的英雄精神,升华为平时生活、平凡的岗位中的现实表现。为社会奉献爱心,争做有道德,有理想的青年。

4、英雄集体获得的荣誉

英雄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悲壮的义举震撼并温暖了社会,社会各界也给了他们巨大的荣誉。作为英雄的母校,应该带头向英雄们学习,长江大学党委很快作出了授予英雄集体光荣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全校师生向他们学习。

10月28号,教育部授予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的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建国以来教育部授予的第一个大学生集体荣誉称号,也是国家授予的第一个集体荣誉称号。

10月29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作出关于授予“10·24”英雄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名同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决定。

11月10日,湖北省政府追认“10·24”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牺牲的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为革命烈士。

2010年2月9日,“10·24”英雄集体荣获“2009感动中国人物特别奖”,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给英雄们的颁奖词是:他们纵身一跃,画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5、英雄事迹报告团进京及全国巡讲

2009年11月4日,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弘扬“10·24”英雄集体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乐于助人、见义勇为良好道德风尚,中央决定,组建“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英雄事迹报告团进京汇报并在全国巡讲,报告团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中共湖北省委负责组建,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个用如此高的规格组建的英雄事迹报告团。经与各方协商,最后决定由英雄大学生代表徐彬程、贾云芸、昌子琪,沙市冬泳队员代表杨天林,长江大学代表李家宝,荆州电视台记者官慧六人组成。

2009年11月12日上午9点, 由中共荆州市委荆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10·24”英雄集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荆州隆重举行。首场报告会后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半, 报告团成员乘车赴京。

12月21日下午3点, 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人民大会堂1楼接见厅,亲切看望了“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代表和报告团成员,并向英勇牺牲的三位大学生烈士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李长春同志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饱含深情,在讲话中的过程中,他三次站起来,为牺牲的烈士、为英雄的父母、为培养了英雄的长江大学鞠躬致敬。

中央领导在与报告团成员合影留念之后,李长春同志没有马上走,留了下来对着孩子们,对着报告团的成员,再次动情地说,孩子们用他们的救人壮举,感动了中国,震撼的社会。他往外走的时候,又对湖北省委负责同志说,长江大学好啊,长江大学好。他们走了以后,刘延东同志单独留下来,满怀深情地对教育部的负责同志和李家宝说,你们一定要把这个英雄集体维护好,培养好,把孩子们培养成才。还建议翌年夏天,由教育部把12个孩子组织起来,到全国各地看一看。这次接见,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个英雄集体的爱,对青年人的爱,那种深挚的关爱之情,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人的期望,也表现了对90后青年的充分肯定。

当天下午4点,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共湖北省委联合举办的“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首都九所高校的师生代表近900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家宝、贾云芸,徐彬程,昌子琪,冬泳队员杨天林,荆州电视台记者官慧,分别以《壮美的青春交响》 《永不断裂的生命之链》 《我不是英雄》 《孩子,我为你们骄傲》 《亲爱的同学,我想对你说》 《英雄的精神,时代的丰碑》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10·24”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英雄集体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饱含激情的演讲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报告过程中先后出现了60多次热烈掌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学生王大帅对记者说,“听完报告,心情很复杂,有感动、有骄傲、有自豪,也有惋惜。英雄们走了,留给我们除了怀念,更多的是激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把见义勇为的精神继承下去,把对英雄的崇敬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好好学习,做新世纪合格大学生!”

报告会历时一个半小时,结束后,报告团又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参加了当晚十点钟的“时空连线”。然后连夜赶到天津,第二天为天津高校师生作了报告。随后又先后到哈尔滨、郑州、武汉等地作报告。2010年2月初,湖北省委决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再次组织报告团到宜昌、黄冈、武汉、咸宁等地进行英雄事迹宣讲。报告团所到之处,受到全国各地高校师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一路上,感动的泪水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始终伴随着报告团成员。

三、英雄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意义

对于“10·24”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的精神内涵,李长春同志在接见英雄事迹报告团时,用四句话做了很好的概括,那就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关爱他人,心系社会的优秀品德,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英雄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壮举及其精神的出现,首先为90后一代青年正了名,也同时为这一代青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一代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不知何时,90后几乎成了颓废的代名词,在很多人心目中,他们是“有热情无热血,有欲望,无理想,只高兴不高尚”的一代。“娇生惯养,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崩溃的一代”是社会上很多人给他们插上的标签。可正是这样一群90后,却在暗流涌动的长江上手挽手组成了生命之链,奏响了当代大学生壮美的青春交响!从1983年的“华山人墙”到2009年的“长江人链”,传承的是一条民族精神之链,时代精神之链!他们的英雄壮举,传递了全社会的人心所向,传递了中国的希望和信心,传递了中华民族血脉里伟大的真与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不愧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其次,“10·24”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和崇高精神,体现出一种无私奉献大爱情怀,使人们在“道德滑坡”的语境下,看到了人性中闪现出的大爱光辉。在危难时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人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链条都是用大爱凝聚而成的,他们用爱传递爱,用生命托起生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第三,他们的英雄壮举体现了一种弥足珍贵的传承。英雄牺牲所换回的不仅仅是两位少年的生命,更是对社会良知的感召,是中华民族美德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传承的有力体现。他们用年轻的生命,精彩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核。充分说明,虽历经时代风云变幻,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传统价值观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这种对中华民族美德的代代传承,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伟大动力!

有人说,他们能成为举世敬仰的英雄,是带有偶然性的,其实,英雄集体的诞生,英雄集体诞生在长江大学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首先,舍生取义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价值对每一个优秀分子质的规定性和道德期许,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形成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传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沉淀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每当我们面临民族危机和他人遇到危险时,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就会挺身而出,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很多记者采访我们的英雄大学生时,问他们在救人的那一刻在想什么,李佳隆说:“我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想……”龚想涛和张荣波说,“当时除了救人,没有别的念头”,徐彬程说:“那一刻我确实来不及多想,前面的同学已经冲出去了……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从他们质朴无华的语言中可以看到,正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优秀道德传统促使他们本能地选择了舍生取义的壮举。

其次,长江大学有着孕育英雄的土壤,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学校。1991年6月9日,沙市毛巾总厂女工罗玉兰,带女儿和两名侄女在长江边玩,不料三名女孩先后落入江中,长江大学青年教师丁齐柱,那天正带着三岁儿子从江堤上经过,见此情景,丢下自己的儿子,纵身跃入滚滚激流,把三名落水的孩子奋力救起,丁齐柱救人后没留姓名,穿着湿漉漉的衣服,骑车带着孩子离开了现场。

2007年1月22日,76岁的张多平老人,在长江边洗衣服时不慎滑入江中,正在江边散步的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大四学生赵传宇,听到呼救声,从100多米外跑来,来不及脱掉衣服鞋子,便纵身跃入冰冷的江水中,在刺骨湍急的江水中,拼命将老人救上岸,别人问他的名字,赵传宇笑而不答,裹上湿透的棉衣从人群中悄然离去。当年赵传宇被评为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第三,从英雄个体的固有价值观和成长经历看,他们成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也有其内在必然性。在参加《鲁豫有约》节目时,鲁豫曾问他们:从小你们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是谁?龚想涛回答是刘胡兰,徐彬程说是杨利伟,李佳隆和昌子琪都说是黄继光和董存瑞。这就充分说明革命传统教育在他们心中早就形成了革命英雄主义情结。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陈及时的理想是做一名“负责任的建筑师”,有天晚上他对室友说:“我们的宿舍号是512, 汶川大地震也发生在5·12,地震中很多房子都震倒了,那么多同胞遇难,我以后一定要建造更坚固的房子,地震都震不垮的房子,那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伤亡了。”

陈及时人送外号“及时雨”,因为他总是及时地出现在大家需要他的地方。高中时的陈及时是班上的班长,高二时,班上女同学宋弯弯的脚被烫伤,不能走路,整整一个星期,陈及时主动担负起照顾她的责任,每天上学都到寝室里,背她到教室,中午放学去食堂打饭到寝室,下午放学再将她背回寝室。“陈及时平时就乐于助人,”大学室友钟学成说,“我打篮球脚崴了,他背着我到医务室,有同学生病感冒,也是他主动帮忙买药照顾,他就像大家的兄长一样。”

何东旭在枝江一中读高一时,同寝室的同学中有一名是体育生,每天下午都要进行体育专业课训练,每当轮到这名同学值日时,他都无法打扫卫生和到食堂打开水。为了这个体育生能用上热水,何东旭每次都要提着6个热水瓶去打水,当轮到那名同学值日时,何东旭总是早早起床替他打扫卫生。

余浩乾是方招的高中同学,一直叫方招为“招哥”,他说,他们是患难真情。2009年4月,余浩乾打球时崴了脚,打上石膏后行动不便。从那后,方招总是比寝室其他人先起来,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就给余浩乾端来漱口水和洗脸水,再背着140多斤的余浩乾上三楼的教室。一个多月的时间,方招总是背着他来往于教室、寝室,奔跑于食堂为余浩乾打水、打饭。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温床,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从英雄牺牲后他们父母的表现,也可以看到他们成为英雄的内在必然性。陈及时的父亲兄弟三人生的都是女孩,他是家族的唯一男丁,在得知爱子牺牲的消息后,陈及时的父亲沉默了整整两天,终于开口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被救的两个孩子还好吧?”

何东旭的妈妈是个人民教师,在接回爱子骨灰的第二天,就强忍悲痛重新走上讲台,她说“我的儿子是为了救人而献身的,我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更要教好更多的孩子。”

方招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但他们却一再拒绝社会的捐款,说社会上有比他们更困难的人需要帮助。失去爱子,他们肝肠寸断,却还强忍悲痛劝慰被救少年的父母“你们不要有心理负担,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不必回顾,不必挽留,大步流星向前走;去扬帆,去出海,去开拓自己的天空。”这是方招挂在自己床头的座右铭。可是,他们的青春之路刚刚开启,他们的人生之帆尚未远航,就在一场生与死的抉择中,为了挽救他人生命终止了他们青春的脚步,折断了他们美丽的人生风帆……

日月经天,江河贯地,青山巍峨,长江浩荡。十年风雨侵蚀,消磨不掉你们用生命绝唱展现的英雄光辉;十载岁月更替,泯灭不了学校对你们的深切思念!

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名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人链”精神长存!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