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杨梦)3月29日晚7点,长江大学首部原创先锋剧《南城》在东校区南苑小礼堂上演。感人的原创音乐,扣人心弦的台词与剧情,令观众欲罢不能。
演出结束的第二天,笔者带着观众们对《南城》的追捧与疑问,采访了《南城》的编剧、导演兼音乐创作者王光云。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南城
“我很怕这部话剧没人看。”由于第一次创作大型话剧,王光云有些担心。“写出受观众喜爱的剧”,是他最初的动力。可是在构思过程的中他就发现这个想法完全束缚了他的灵感和创作欲望。于是,他决定彻底的抛开一切,“写我想写的剧。因为我的想法也可以在别人心中找到共鸣。”王光云说。
“南城是怎么样的,我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答案。”歌手“泡面”说。看完这部剧,观众们争论最多的就是南城在哪里或者南城是什么。有人理解为梦想,也有人理解为爱情,似乎都不准确。王光云描述自己心中的南城——“它是一座人间天堂,有梦想中的一切,有纯洁、公平,有连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里渴望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是涌向南城的人流中的一份子,越是表达着对现实的不满,就越渴望着南城。因为我们心中都有这种渴望,所以我们期望南城的开启,并相信它会开启。”这就是《南城》的主线。
“《南城》中有我自己的影子”
都说作品多多少少带有他的影子。王光云也认同这种说法,。歌手“泡面”身上有王光云对音乐的执着,背着不会弹的吉他沉醉在自我世界的音乐世界;白默然不被人理解的内心映射着王光云心中潜藏的无奈,“我迷恋的不是南方,而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时代”,王光云刚好在帮我们重拾那个时代;诗人不知是否会找到最好的诗,王光云却在《南城》中找到了自己心底的那位诗人……
“我就是要把美好的东西打破了给人看,并不是说不去相信,而是借这种悲剧去鼓舞人们冲破现实的束缚,给人们一个希望”,王光云表达着创作目的,“人应该努力向往美好,即使会有困难”。
“我不能砸了长江话剧社的牌子”
已经大四的王光云在面对就业、考研等一堆问题时,还是没有放弃对音乐和话剧的热爱,他顶住压力,要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从定本、选角到演出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并且大都是新社员,所以压力特别大。”王光云说。话剧是从2月23日开始选角的,但由于演员不够,就只能重新改本子,到29日定本一共改稿5次,最后把角色从19人减到12人。正式排练从3月5日开始,到演出只有24天。本子是新写的,演员是新选的,音乐是新作的,短短24天能完成吗?王光云心中充满忐忑。“我不能砸了长江话剧社的牌子。”他激励自己。
那段时间,他白天忙着毕业的事,晚上则忙着剧本修改,经常到凌晨4、5点才能休息一阵。“那段日子太苦了,但是演员们在一起共同努力,感到很开心。”最让他难忘的不是演出成功后的那一刻,而是和大家一起在简陋的社联二楼阳台上排练的时那种忙碌的快乐。
剧中的音乐也是难题。在寒假中他为该剧写了5首主题曲,从中抽取了2首,分别是《夜别》和《自由》。他用自己的稿费和兼职的积蓄为这两首歌做了伴奏。
因此,该剧成了名副其实的“王光云出品”。
感恩的心
“我是抱着感恩的心来完成这个剧的,我没有想过我会成为现在的自己。”王光云感激的说,“我想在毕业之前为这儿留下点什么”。而《南城》就是他献给母校的最后的礼物。
大一的时候,他凭借一首原创古风歌《忆江南》进入了大学生艺术团;在大二、大三时,他成为了地平线合唱团的团长和话剧社的剧作部部长:这些机遇让他满怀感恩的对待每一件事。
“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给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想我尽力做到了。”从开始的《赵氏孤儿》,到《恋爱的犀牛》,再到流光飞舞个人演唱会,学校特别是团委给了王光云很多支持与帮助,他都记在心里。“坚持与放弃,决定了是否能进步和成长,我坚持了,我感到了自己的进步。”王光云这样总结大学生活。
“南城”在哪里?没有人能够说出答案。大学是高中生心里的南城,爱情是恋人心中的南城,音乐是歌手心中的南城,音乐和话剧是王光云心中的南城,只要坚持,我们终有到达的一天!
(责任编辑 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