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2013年温暖长大候选人】张善彪:20年执着一念

发布时间:2014-01-06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弹指间,20年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20年来,张善彪默默无闻,全心钻研,孜孜耕耘于三尺讲台,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潜心科研——二十年间一个梦

2013年10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了一档节目《巧杀黄鳝》,节目展示了高效方便的黄鳝宰杀机的发明制造过程,该机器专利申请人李平毕业于机械工程学院,师承张善彪老师。“黄鳝宰杀机的成功发明以及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立项和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等多项殊荣,张善彪老师给我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李平眼中透露着深深的感恩。

“他能够坚持做一个项目,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年,这些十分难得的科研态度。”机械工程学院过程装备系副主任李美求很佩服张善彪。

张善彪自1993年本科毕业到学校工作以来,就开始研制棉杆收获粉碎一体化成套设备。从结构设计、工艺过程到装配校正,他亲自操作;从机械加工到田间实验,他事必躬亲,重视每一个细节,追求精益求精,如今,集拔秆、粉碎、打包于一体机器呼之欲出,并列入2013年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自走棉杆联合收割机” 和湖北省校企共建棉田作业机械研发中心的重点攻关技术。

“二十年,我追求的最重要的一个梦就是搞科研、搞发明,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捷。”张善彪很坚定地表示。

除了研究拔棉杆机,近年来,张善彪还发明了莲米分离穿心脱壳机、莲米壳仁分离清洗机、黄鳝宰杀机等多项国家专利。“他是个干实事的人,做研究很有钻劲……”机械工程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贾宏禹谈到张善彪就神采奕奕,“还有一点他很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是他认准的科研方向,他会不顾职称、钱财、精力甚至一切地去做。”

引导他人——春风化雨细无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善彪还经常引导、扶持院系和学校的其他老师或者学生进行科研。由于他担任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石油与化工机械研发推广中心主任,他跟企业联系比较紧密,他也经常想着将院系和学校的科研实力宣传出去。他曾跟农学院桂连友博士一同发明一种吸虫器,他曾带动电信学院3-5名老师一道研发汽车轮毂冷却仪……

不理解张善彪的人总以为他“傻”:把自己从技术服务中获得的微薄收入支持其他老师和学生购买仪器设备,搭建科研平台……“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资助年轻老师的科研和学生的创新,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作路费、买仪器等。”机械工程学院吴修德博士回忆道。

去年12月23日下午4时,机械工程学院过程装备系10级学生在13教A区202教室进行毕业设计选题,选题还未正式开始,张善彪便被近10个学生围了起来,询问其课题内容。见到记者的时候,他很谦逊的说:“不用麻烦您了,我所做的都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础的本职工作!”

“我从大二就开始跟张老师一起做研究,张老师很有想法,思维很独特,很新颖。”装备11002班的王强军这时候很坚定自己选张老师课题的想法,“虽然老师几乎把所有时间花在了科研上面,但假若我们遇到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地帮我们解决,即使在田间实验,他也会立马回来找我们、帮我们解决疑惑。”

在学生眼中,张老师做起科研来是十分严谨的。徐郢涛跟着张善彪做了个国家级研究项目《无源清管器》,让他记忆犹新的是确定旋切刀片。“刀片的角度稍有偏差,做出来就会报废,浪费材料,浪费钱财。当时张老师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角度先定好再进行下一步,他带领我们多次使用模拟仿真实验,甚至有时候还拿出小刀在手边比划。”徐郢涛说。

张善彪不仅潜心科研、认真教学,还积极主动承担着学校机械创新社的指导工作。近年来,他指导的多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多次获奖。“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给我们讲课,有时还带来模型,大大提高了我们上课的兴趣。”机械创新社江一平赞扬张善彪老师上的课,他还比划着那台张善彪老师送给机械创新社的飞机模型。

人间有胜境,但追求无止境。千不求,万不求,只愿科研育人到白头,张善彪坚信,只要自己把梦和爱捧给太阳,一定会融化世界上最坚硬的“寒冰”。(学生记者 汪烜)

(编辑 一晨)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