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物理学院一名普通的80后女教师。她是学生心中的“闺蜜”、“最能干的帮手”、“最贴心的班主任”。多年来,她坚持用爱践行责任,用爱创新课堂,用爱温暖学生。
老课堂翻出新花样
谢丽主讲《力学》双语课,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一直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同学“随意”提问,老师随堂解答。她对学生的考核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对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学生的双语专题讲课占20%,课外演示实验占20%,应用无线应答器参与课堂投票占10%,平时作业占10%,期末成绩仅有40%。
谢丽2011年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期间,她认识到国内物理教育模式与国外先进模式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回国前就定制了一套“clicker”教学器件,回校后就将其引入到自己的课堂。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跟踪研究,她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物理概念、科学推理能力和期末成绩分别高出对照组的14.98%、8.2%、8.1%。
在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讨论PPT上的题目,然后进行投票,“课堂无线应答系统”在ppt上显示着各选项的比例。第二轮讨论又开始了,同学们互相交换意见后再次投票。“如果同学们的投票正确率达到70%,就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低于这个标准,我还得再讲一遍。”谢丽老师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参考书,她总是反复分析课堂效果、再三修改课件,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生一次听懂”。
“老师还组织我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水火箭、直升飞机、简易热水器。课后,她还给大家讲解了‘反冲’、‘角动量守恒’等设计原理。”电信学院的汤高杨兴致勃勃地谈起谢丽老师的课外演示实验,“这些学生自己动手的演示实验让本来很枯燥的纯理论的物理课堂‘活’了起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
在谢丽的课堂上,还有一个“绝活”——翻转课堂。同学们按小组进行讲课比赛,比赛内容包括PPT课件展示、小论文、课堂现场演讲。传统的老师走下讲台,同学们成了台上的主角。
在谢丽老师看来,“课讲得好不好就是老师当得好不好的最直接的标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比简单的讲解知识更重要。”
“干教师活,吃的是良心饭!”
2013年5月,谢丽带领物理学院的6名同学参加学校的大学生教学技能比赛,1名同学获得第三名;7月,她带领3名同学参加全国第五届“人教社杯”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领回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1月,她带领张胜同学参加第四届湖北省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获理科组一等奖,取得我校学生参加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从院内海选开始,谢丽就手把手对这些从未在讲台上讲课的学生进行培训,从讲课到说课,从教学过程分析到课件制作。今年6月份起,谢丽老师干脆“驻扎”在办公室,对这些“新兵蛋子”进行了为期整整一个暑假的培训。
“天气很热,老师就给我们找好床铺和办公室,在主教打起了地铺。中午我们做PPT,忘了吃饭,谢丽老师就叫快餐和我们一起就餐。”张胜回忆起暑假培训的日子。
令张胜记忆犹深的是:在他准备参加省里的教学技能比赛时,谢丽老师因为课程和国培班的会议,不能陪他一起去,这让他心里很没底。在出发前的晚上12点,一个电话打来了:“胜子,我明天和你一起去。”听到这句话,他空荡的心里顿觉温暖,马上有了强大的支撑。
在本校就读研究生的桂堤原来也是她的学生,如今还经常到谢丽家串门,和她讨论物理教学方法。在他眼里,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最好。”
2013年,谢丽是电信、化工、物理三个学院的任课老师,是国培班物理系的班主任,还是物理11103班的班主任。“这些活她都接了,而且从不抱怨。每次来和我交流的时候都是充满朝气,毫无疲惫,每件事她都干得很漂亮。”物理学院院长徐大海谈起谢丽时说。
谢丽接手的物理11103班是一个合并的班级,也是物理学院人数最多的班级。因为大一的专业分流,班上转走了10多名同学,这些因素让班上学生的情绪很不稳定。第一次班会,她就将2个班级的同学交错分组,并帮助他们确定了每一组的发展目标。她跟班上的每一个同学谈心,跟同学们一起打排球,每天坚持到宿舍聊天、拉家常。她认为,只有和学生面对面,才能真正心连心。
在今年的物理学院“送温暖”活动中,她积极参与捐钱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过冬寒衣。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她说:“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才会去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
“看到自己带过的班有40%的考研率,看到同学们毕业后能给我寄一张贺年卡,看到同学们过得很好、平平安安,我就觉得老师没有白当。”谢丽老师拿起学生给她寄的贺年卡高兴地说。
谢丽,自称“幸福的80后高校青年教师”。从教11年,她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干教师活,吃的是良心饭!”(学生记者 刘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