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研招宣传月】胡春桥:老师引导我成长

发布时间:2014-10-21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学生记者 倪详永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傍晚石油科技大楼的宁静。记者走进D226室,寻到了正在和室友讨论课题的研三学生胡春桥。他体型微胖,眉宇间透着一股自信和率真,微笑起来很有亲和力,是个松滋帅小伙,平时喜欢打打乒乓球、围绕校园散步。

初入大学:老师是性格“催化剂”

“刚入大学的我,是一个害羞且自卑的男孩,甚至不敢上台讲一句话,多亏谭亮魁老师。”他回忆道,“也许谭老师发现了我这个问题,就委托班里的心理委员开导我,还几次单独为我做心理工作。同学的关怀,老师的呵护,让我渐渐自信起来。”说到这儿,他笑了,“谭老师是个很幽默的老师,开学第一天,他就对我开玩笑说:胡春桥,你长得一个教授身材。”事实上,谭老师的这句玩笑,点燃了他心里埋藏已久的激情。

在谭老师的鼓励下,他非但学习上不甘落后,还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他从大二到大四当了三年班长。“说到当班长,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当时在班级管理上出了一些问题。我凭着自己对这个职位的理解,做事公正公开,积极组织大家举办班级活动,多找同学谈心,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就这样,我们班同学逐渐团结起来了。一直到大四毕业,大家关系都处的很好。”

本科期间:老师是专业“引航人”

“本科期间令我受益最大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张占松老师。他讲课层次清晰,重点鲜明,学生听他的课很容易捕捉到关键,只要认真,就能轻松地掌握他的课程。张老师对学生细心并且严厉,他总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并时常告诫我们:生活中,也许某次不经意间的仔细,就会使自己受益无穷。”他在牢记这句话的同时,还衍生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是一个叠加的过程,并阐述道:“当你认真做好某件事时,也许另一件事会因这件事的做好而容易做些,如此叠加下去,人生注定会成功的。”

“如果说张占松老师是我学生时代的护航人,那么张昌民教授则是我的引航人。在讲座上他告诫我们:学习,不仅要快,更要有自己的理解。这与刘长发老师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他主张:学贵在精,只有精通后,再产生自己的理解,才会成为自己的本事。”受这两个老师的影响,“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理解”的观念融入了他的人生观中。

硕士岁月:老师是人生“指南针”

问起他的硕士生导师刘迪仁教授,他说:“刘教授是个很热心的人,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悉心教导,并且指导时所用的方法因人而异,同学们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刘教授的主攻方向是电法测井,对论文的撰写比较重视,前后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另外,他还说:“我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后,更快地适应了学校的管理,做事轻车熟路,不需要再去刻意适应环境,从事课题研究也比较早,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采访接近尾声时,他还分享了跟随导师读研期间的感悟:当一个人知道他要做什么的时候,他就不再畏惧。他说:“人面对一件事情往往会畏惧、不自信、或者是懒惰懈怠、举步不前,那是因为心中没有真正的目标。只要坚持把这件事情做完,再回头看,便发现不过如此,并回味无穷,万分享受。”

(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