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 2014年温暖长大候选人】徐红:心系教育 无怨无悔

发布时间:2015-01-06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徐红,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说起徐红,教育学院的同事会用“坚韧”“勤奋”来描述他。这些年来,他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法,没有寒暑周末的投入科研,全身心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学、科研、育人,填满了他的生活。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博士,徐红始终坚持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激情满怀地传道授业解惑,追求高效课堂。

“为了彻底转变我们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方式,徐老师尝试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我们。这种模式,不仅深受我们喜爱,也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锻炼。”教育11201班的漏晓佳同学说。

为提升教学质量,徐红确实倾注了许多的智慧和心血。他的课堂总是花样百出:有个人自由畅论模式,有体验反思感悟模式……不一而足。为了给青年教师站稳站好讲坛做示范,徐红主动向学院申请开展教学公开示范课,和学院的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实践“双师型”教师教学理论。

对待学生的学业,徐红要求很严。凡是学生的书面作业、问卷设计等,他总是精心批阅,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在要求严格的同时,徐红总是尽力帮助学生。

2014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黄上芳,因考研耽搁了毕业论文的撰写进度,寒假期间在家赶写论文,心里十分着急,担心因此影响毕业。作为黄上芳的指导老师,徐红不断通过短信、QQ对她进行悉心指导。“直到腊月三十,徐老师还在指导我设计毕业论文的框架,更让我感动的是,大年初三,徐老师仍在翻阅我的毕业论文,并通过QQ给我发送修改意见……”黄上芳感动地说。

指导学生科研,徐红不遗余力。“为指导我们课题申报,徐老师赶到我们实习的单位,就近借超市的一角搭建起临时课题讨论平台,对申报课题的每个环节进行指导。” 陈姣、董正友等同学一直难忘这个场景。

除了教学,徐红在科研上也是一把好手。自从来到教育学院工作,他已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3部,成了教育学院的“科研高产户”。近3年,其年均科研积分达500多分,成为师生佩服的榜样。

说起这些成绩,徐红总是浅浅一笑,谦虚地说:“我喜欢思考、喜欢教育学、喜欢写作,总想研究大学问,有大成果,能够有资本培养大学生。”

“做科研,不是为了让成果躺在杂志、书本里,更重要的是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徐红说。作为长江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努力服务好荆州中小学基础教育,做好荆州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他吸收校内24名教师、校外7名专家组建成立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学术团队,拟定了研究中心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学术章程,形成了4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于2014年12月出台了中心2015年创新基金课题申报指南。

2014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召开新一轮换届选举大会,因在课程与教师教育领域取得的丰富成果,徐红被西南大学靳玉乐教授、华中师大郭元祥、北师大王本陆等教授提名,全票当选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人生有太多的未知,当徐红埋头工作时,生活的风浪也向他袭来。2013年4月,由于急性痔疮发作,徐红接受了手术。医生嘱咐他卧床休养一个月,但他坚持在手术一周后回到课堂。教育学院师生都曾记得那一幕:因伤口未愈而无法自由上下楼梯,他在两三个男生搀扶下,往返于东-13教1楼与5楼间上课。

2013年国庆节前夕,徐红的妻子不幸遇难离世。中年丧妻的徐红,一下子没有了健全、温馨的家庭……他也曾一度手足无措,叹老天不公,但是,坚毅的徐红并没有因此垮下去。在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没有请一天假,没有拉下一节课,没有错过一次科研申报……他回到了校园、回到了课堂,以最饱满的热情面对课堂、面对学生。

“培育学生,就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有同理心、要有正义感、更要有阳光的心态,不要把家事带到课堂、不把愤怒情绪渲染到课堂,这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当同事安抚他时,徐红这样回答。

徐红,就是这样忘我地投入到教学、科研、育人之中,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编辑 一晨)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