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王伟 肖福龙
从1973年走上讲台,他一站就是40余年,从未离开这个神圣的职业;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工作、生活三点一线:家——实验室——课堂;从教高中到“转战”大学,无论身处何处,他始终秉承师道,热爱学生,重视教学,用兴趣启发学生。他就是长江大学模范共产党员、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杨长铭老师。
初次见到杨老师,感觉很和蔼,是那种一心一意爱学生的老师。“一个人着手去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为这件事付出一生的精力与心血,并甘于默默无闻,不求回报。”这是他40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在走上大学的讲台之前,杨长铭已然有了一段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1977年,杨长铭顺利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毕业之后曾经在石首一中、石首电大、荆州教育学院任教。1995年,他来到江汉石油学院任教,从那时起,他就再未离开过这所学校。
作为一名“全能”型的教师,杨长铭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新颖的视角,这为其之后主持开展的实验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杨长铭回忆道,“我主持编写了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这本教材也是现在长江大学物理实验教材的原型。”为编写出令人满意的实验指导书,杨长铭利用暑假的时间,每天天一亮就跑到实验室做实验,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回家。“90多个初级物理实验,自己必须要在每一台仪器上一一试过才行。”就这样,一个假期过去,杨长铭在编写百余个实验注意事项的同时,还建立了学校的实验室规章制度,这一制度因为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先进性,也被现在的长江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所继承。
杨长铭不仅是校物理实验室的奠基人,在教书育人方面,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长江大学组建以来,杨长铭担任大学物理课部主任,讲授《大学物理学》和《力学》等课程,并开设了《物理学史》、《现代物理概论》两门选修课来推广自然科学的学习。
近两年来,在湖北省精品课程的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中,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杨长铭老师进行了教学网站与申报网站的分离及其大量的资源建设工作,组织了课程建设的每一项升级工作。主持进行了大学物理网络分级训练互动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打造了开放型、网络化、多元化的教学环境。2014年参与了大学物理实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用光记录世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录制了两个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教学片和一个实验教学片,还录制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用光记录世界》第二讲“眼睛的延伸”和第五讲“分离光谱的艺术家”两个教学片。
物电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的制胜法宝之一,就是老教师的“传、帮、带”,那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持之以恒、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杨长铭老师作为老教师的优秀代表,对于学院青年教师的关心、帮扶、指导,从来不计得失,不讲条件,可谓倾注了心血,正是有了像杨长铭老师这样一批德高望重、业务精湛、无私奉献的老同志默默奉献,才有了物电学院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才有了他们在讲课比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等方面获得可喜成绩,才有了物电学院跨越式发展。2014年,杨老师参与指导了学生教学讲课比赛,参与指导刘素静老师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杨长铭老师还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他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每年都有十几人。
“在杨老师的公选课上,我是在与他讨论了课题后,才接受杨老师指导的。”2009级校创新实验大赛的获奖者、应物10902班的李思齐回忆道,“杨老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他不仅在学业上,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处处教育我们,启发我们,其中不乏一些新颖的例子,他曾经引述‘马太效应’来激励我们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杨长铭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课堂授课时,他因人而异,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工班的程玄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时说:“杨老师上课总是提前到,上课时不仅用详细的PPT讲解课程,还总是穿插物理学上的小故事,引起我们的学习兴趣,有时还会鼓励我们走上讲台讲课,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
课前,杨长铭总是提前认真做好学情分析,他在评论当下学生学习情况时说:“现在的大学学习,太注重书面成绩,忽视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给青年教师建议时,他表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要清楚了解中学、大学的教学改革,务必使学生们的学习不脱轨、不落后,其次在做科研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杨老师今年已经58岁,四十年教学生涯,令曾经的青年已生出许多白发,但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却痴心不改。
(编辑 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