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2015年温暖长大候选人】廖海星:为了爱,燃烧到生命尽头

发布时间:2016-01-06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2015年11月20日上午9时,化工学院廖海星教授安然离世,年仅51岁,廖老师把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讲台和他的教育事业。他就像一团火,照亮了学生成才的路,温暖了化工学子的心。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义。”长江大学对于廖老师来说又何尝不是呢?1985年毕业后来到长江大学任教,在廖老师的心里,长江大学就是他灵魂最深处的家,魂牵梦萦的地方,这里是他的根。

2005年夏天,廖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赛,在比赛中,他鼻子血流不止,仍然坚持到最后。后来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身体检查确诊,他患了鼻咽癌。从那一刻起,廖老师对自己人生便多了一份思考,他总是想着趁自己还没有病倒时为学院为学生多做一些事情。在他重病期间,他本可以安心养病,可出于对讲台对学生的爱,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的啊!在患病后的这些年,他毅然决然地坚守在他最热爱的讲台上和潜心科研的实验室。十年来,廖老师每年都承担教学任务,他不仅在校本部教学,而且坚持到武汉校区为本科生上课。由于咽喉干燥说话困难,他就带着一个大水壶,奔波在荆州和武汉校区之间,确保每节课都能站上讲台,教学进度不受影响。在这十年里,廖老师辛勤耕耘,从未离开过讲台,并且自己的科研事业在这十年里达到了高峰。直到后来,愈加严重的病情,让他无法说出话,只能靠纸和笔与人交流,仍然在病榻上教诲和指导学生。他很坚强,心里想着:只要能交流,能站上讲台,就不会倒下。

化工学院高材系秦少雄教授回忆:“廖老师曾是我大学时的班主任,当时他刚工作几年,和我们年纪相差不大,经常一起打球运动,周末学生们经常一起去他家做饭,亦师亦友。他乐于和学生交流,在工作之余也有着许多的业余爱好。确诊患鼻咽癌后,仍然坚守在讲台上,丝毫没有因为重病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所懈怠。”

现在中石油工作的校友何定凯回忆起当年读研时的情景说:“记得那是2007年的冬天,正是放假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席卷荆楚大地,厚厚的大雪遮住了归途,回家的所有交通线路瘫痪,只能一个人留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当时确定研究方向后,我在廖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论文完成了实验方案。廖老师坚持与我在实验室讨论修改实验方案整整一个星期。改完实验方案后,不料大雪成灾,于是我听从廖老师的建议留在实验室继续学习。在这几天时间里,廖老师每天都来到实验室陪着我,并且手把手教我做实验。那时我在实验室里不仅没有因延迟回家而失落,反而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老师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对细节的注重让我震撼,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更是让我获益良多。” 何定凯校友回忆到这里,忍不住热泪盈眶,声音哽咽。

2012级高分子材料姜宜超同学说:“廖老师带我们有机化学课是2014年上学期,此时已经是廖老师确诊鼻咽癌的第九年。由于化疗致使廖老师的口腔无法正常分泌唾液,上课每次都会带着一个很大的水壶,讲起课来已经比较吃力,讲几分钟就要喝一口水。从他的言语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他对讲台的热忱和上课的激情。课后学生去他的办公室请教时,廖老师都会耐心细致地分析讲解,直到学生完全理解。当因治疗而无法正常上课的时候,本已请假的廖老师仍然会主动联系老师安排好课程教学,确保不会耽误我们的学习进度。”

2015年10月下旬,此时廖老师已经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他的学生们一批批自发地去看他,纵然此时已经是鼻咽癌晚期,说不出话来,廖老师仍然心系着他的学生,用自己全身的力气艰难地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叮嘱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在做实验时要保护好自己。廖老师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心系学生,啼血教诲,用心嘱咐。廖老师去世后,他曾经带课的班上同学都纷纷自发地过去帮忙处理后事,以此表达对廖老师的无限敬仰。

廖老师以他51年的生命诠释了教师生命的价值。为了讲台为了爱,他愿意燃烧到生命的尽头。廖老师离世后,同学们非常悲痛,大家自发前来悼念,向他告别。作为良师,作为益友,他的追求和精神给了同学们慈父般的温暖和最生动的教育。在灵堂前有一副挽联这样写道:“日守案,夜秉灯,呕心沥血,甘作春风化桃李;天不公,悲无情,学子痛泣,捶胸顿足哭良师。”这是全体化工学院师生对廖老师生前工作最生动的写照,也是对廖老师51年生命价值最崇高的评价。

廖海星,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64年生,湖北监利人。1997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05年12月晋升为教授。生前任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主讲《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等课程,曾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近年来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氟-硅功能材料和有机磁性材料及电化学分析和金属腐蚀方面的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主持完成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的重点攻关计划项目及省教育厅重大和青年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有关会议和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0篇。(通讯员曹丽波 李茂华 刘善晶)

(编辑 陆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