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了表彰“十二五”期间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研人员,树立科研创新标杆,培育科研创新意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弘扬科研创新精神,学校组织开展了“长大科研百人”推选活动。学校新闻网从今天开始开辟【科研百人】栏目陆续刊载这些科研教师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人物名片:胡明毅,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长江大学沉积盆地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PI团队首席专家,湖北省地质学会理事,石油与天然气学报编委。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教授。1998年被选拔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011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14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15年获荆州市首届十大杰出科技工作者,2015年获批湖北省创新群体基金负责人。
胡明毅教授每年主讲1门资源勘查工程本科生专业核心课、1-2门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和博士研究生学科前沿课程;已培养出6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成为专业技术骨干,部分人已成为业务主管;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含1名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8人。
获聘教授14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土资源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地质学报》、《石油学报》、《沉积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余篇。
碳酸盐岩是沉积岩中重要类型之一,其分布十分广泛。国外勘探实践证明,碳酸盐岩中蕴藏着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世界上近半数油气产量自碳酸盐岩储层,而油气储量的55%源于海相碳酸盐岩。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十分广泛,油气资源量巨大,勘探前景广阔。尽管如此,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形成时代老,形成后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破坏,导致海相油气勘探开发存在诸多复杂的地质难题,使得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取得的发现与其资源潜力不相匹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以及油田横向项目支持下,以胡明毅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多年来始终瞄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等热点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等我国主要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针对与油气关系极为密切的生物礁、碳酸盐岩滩和白云岩等沉积体开展了储层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发现并确认我国早—中奥陶世生物礁的存在,全面揭示了奥陶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通过与国外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早—中奥陶世生物礁在成礁地层时代、造礁生物组合、礁体发育特征及成礁环境等方面与北美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新墨西哥等地区的同时代礁体较为相似,但在礁体结构及生物群落组合等方面存在一些独特的性质;2)阐明了奥陶系生物礁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开拓了我国奥陶系找油的新领域,很好的指导了油气勘探的选区和区带评价,获得油田部门的积极评价和肯定;3)在白云岩储层地质研究方面阐明了塔里木和四川盆地深层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理,预测了优质白云岩储层分布区域。上述研究成果一方面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的理论内涵,同时很好地指导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实践,项目研究成果已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属的多家油田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以中科院戴金星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目主要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叠纪是全球重要的造礁时期,在20世纪70~90年代,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我国南方二叠系生物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造礁生物及古生态、礁体岩石学特征及成礁背景等方面,对二叠系生物礁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地质特征方面研究极为薄弱。在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油田横向项目支持下,胡明毅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以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开展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精细观察,结合地质、地震和测井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对川东鄂西地区长兴组生物礁—飞仙关组鲕滩开展了层序地层学、层序岩相古地理和储层成岩作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率先开展了礁滩储层露头地质建模研究,通过地面与地下精细对比研究,建立了台缘礁滩储层预测模型,提高了礁滩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2)建立了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编制了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图,阐明了礁滩储层在层序格架内的空间分布。3)对礁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礁滩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及埋藏溶蚀作用的控制。4)对川东鄂西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评价,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区域,扩大了该区油气勘探领域,较好地指导了该区油气勘探选区部署。上述研究成果已被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田分公司、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所采纳,指导了该区天然气勘探部署和井位的布置,很好地指导了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经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组织专家组鉴定认为其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具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201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5%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格局。目前国内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在现有理论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常规油气储量和产量不可能有大的突破性增长,因此加速寻找新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公司都加快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的进程。通过对国内外地质条件和勘探实践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中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以胡明毅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油气专项和中海油有限公司科技部等项目联合资助下,围绕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非常规资源潜力评价区带预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系统全面揭示了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富有机质页岩时空分布规律,明确指出深水碳质陆棚和硅质陆棚为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有利相带,为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和选区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2)阐明了页岩吸附能力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强的成因机理,指出南方高成熟海相页岩气储层以有机质孔隙为主,有利页岩储层位于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揭示了页岩气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3)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整体-动态-层次”页岩气保存条件的评价思路,立足于断裂强度和顶底板封闭性、流体压力场和水化学场,建立了从宏观保存条件到微观保存标志两个层次的评价体系与标准;4)建立了适合中国南方高成熟海相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富集区块,构建了焦石坝等典型页岩气藏多参数“甜点”预测模型,指导了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该项研究成果丰富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非常规油气地质的技术方法,对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项项目成果在国土资源部非常规油气战略选区、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下属的多个国家大型非常规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不断深入,该项目研究成果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以中科院郝芳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富有机质页岩大区域高精度岩相古地理研究和多参数页岩气藏甜点预测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提交申请湖北省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励。
在多年长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胡明毅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不断追踪学科前沿和油气勘探中热点领域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项目团队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研究及应用、陆相碎屑岩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勘探、细粒岩层序岩相古地理与非常规资源评价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应用沉积学领域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胡明毅教授科研团队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储层沉积学和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同时形成了一套集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于一体综合预测油气储层的技术方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东部老油田碎屑岩储层砂体分布预测与隐蔽油气藏勘探、以及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很好地指导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实践活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胡明毅教授团队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在《Marine Petrolrum geology》、《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地质学报》、《石油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50余篇,胡明毅教授获批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研究团队中青年教师研究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项目团队中胡忠贵、高达等5位青年教师均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胡忠贵博士等2人获批2014年“长江青年人才”荣誉称号。
(编辑 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