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科研百人】田传茂:探寻翻译世界的奥秘

发布时间:2016-07-30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田传茂,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200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西班牙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跨文化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7-2014年在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攻读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讲师,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201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现任长江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武汉市翻译协会副秘书长,西班牙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际三大检索期刊之SSCI和A&HCI收录期刊《Critical Arts: North-South 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and Literature》特约审稿专家。协助指导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英国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博士研究生。

出版著作和教材等10多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SCI和A&HCI收录论文6篇,CSSCI收录论文10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4)。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所指导的学生获湖北省优学士学位论文4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三等奖1人。

人们常说:“生命是一种缘,刻意追求的东西或许终生也得不到,意料之外的惊喜却常常会在淡泊从容的人生姿态中不期而至。”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记忆却永不褪色。多年以后,再度回首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业已在翻译领域颇有建树的田传茂教授,依然感慨万千:“未曾料想,一本杂志,竟然可以影响我的选择,甚至改变人生的航行方向!”

1984年,顺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的田传茂教授,和胸怀希冀的同学们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然而,一次偶然的邂逅,他和英文版杂志《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不期相遇——精彩的图片,优美的翻译,遂然惊喜地发现,自己对“翻译”竟然有一种难舍的真挚情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在《论语》中提到,求知的最高境界便是以学习为乐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发现、探索、实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热爱阅读的田传茂教授开始不断游走在中外文学名著的王国里,细细品味外国学者对《水浒传》、《红楼梦》、《围城》等中国文学名著的翻译。为了提升自己的笔译能力,他更是将学校图书馆中所存的翻译杂志全部借阅了一遍。

“圆梦的过程不能建立在心血来潮的基础之上,它必须是恒久的坚持。”田教授回忆道,“我记得,自己当时把罗新璋先生编的《翻译论集》琢磨了三、四遍。直到现在,我仍可以准确地说出有些文章的标题以及论集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

1997年,田传茂教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期间,他继续学习外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语言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的科研、教学、著书立说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2000年,取得硕士文凭的田教授选择回到长江大学任教。随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西班牙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兼修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高级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异国的求学经历使他迅速地成长,也使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日益精进。

作为一名学者,田传茂教授始终秉承着“业精于勤”的钻研态度,在“翻译”的田垄上细细耕耘,用执着和坚毅浇灌着这片沃土,开出繁花朵朵,结得累累硕果。

多年来,他沉淀自我、潜心钻研,致力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并在“翻译技术与市场”、“翻译史”、“科技英语翻译”等多元领域均有所涉猎。

同时,他痴心于翻译学理论方法的探索,长期担任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的项目主持人,和同事们精诚合作,输出了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获得行业范围内的一致认可。

近几年,田教授参与编写著作和教材共计10部,发表论文多达70余篇。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多篇国际翻译期刊论文结集成书,定名《翻译面面观》(Aspects of Translation),已由德国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田教授主持了以“中国翻译市场发展60年研究”为课题的科研项目,成功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翻译的涵盖面非常广阔,甚至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交流。因此,除了扎实的英文基本功,我们还必须通过扩大阅读量来丰厚知识的积淀。”

为了拓宽自己的思维,他常常浸润在“埋首故纸堆”的幽境里,流连于书香墨韵,享受着知识的无垠浩渺;为了更好地实现语言的自如转换,他坚持独立地完成相关翻译工作,然后搜集各种版本的译文,在对比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了还原文化差异下的语言幽默感,他尝试着从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梳理、分析文化转换艺术的精髓所在。

如今,身兼多职的田教授在授课、研究的同时,依然从事着翻译工作。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次翻译材料或是撰写教学研究专著,面对棘手的专业术语,他都会反复查阅各个网站,甚至咨询远在国外的导师和研究同行。

“做任何事都必须具备专业精神!”田教授说,“翻译能力的提升绝非一蹴而就,‘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编辑 陆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