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科研百人】汪发元:在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奋勇前行

发布时间:2016-06-08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汪发元,三级教授,硕导,湖北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荆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咨询专家。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先后从事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共青团工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其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攻读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2000年底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8月调入长江大学经济学院任教,2013年1月调入管理学院任教。2009年晋升教授,2013年被聘为三级岗位,2015年入选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百名人选。

每年主讲2-3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专业课、1门研究生专业课;已培养20多名硕士研究生(含在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成为党政机关专业骨干,部分人已成为县市级领导;目前每届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含在职)。

自任教授以来,主持地方政府和行政管理机关横向项目4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农业厅科技项目2项;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2012年12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15年1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

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是农业,农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自进入高校以来,汪发元教授就致力于农业经济管理法治化研究,除了上课外就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在12年大学教师生涯中,每年腊月二十五才回外地的家过春节,正月初七准时回校,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中。他就像一叶泛在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海洋的小舟,克服着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奋力向前划行着……

乐于奉献,培养团队精神,取众人之长

在艰难的科研工作中,汪发元教授体会最深的是必须加入科研团队。只有在团队中向团队成员学习,取众人之长,才能提高自己;只有充分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获得学术上的成功。汪发元教授曾参加过多个研究团队,在团队中任劳任怨。在参与团队的科研活动中,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做一个课题就当是一种学习,不仅学习科研的思维方法、调查研究的方式,而且学习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道理。2004年刚调到长江大学经济学院任教,汪发元教授就参与了《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进行大量抽样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发表多篇论文,这算是科研入门。接着又参与了《湖北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人才队伍现状及吸纳补充大学生的需求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收集了33年湖北省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GDP的资料,应用计量软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写出了《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与农业GDP关系分析》,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科技进步与对策》上;又利用全省农业技术员知识更新培训的机会,与多名基层农业技术员进行座谈,根据基层农业技术员反映的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分别对200多位农业技术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写出了《基层农业技术员工作报酬的边际效应分析》,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农业技术经济》上。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GDP发展状况与农业技术体系改革的相关性分析,划分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三阶段六环节”,并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了建立“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政策建议,被省政府相关部门采纳。这一成果2012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算是科研的起步。在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的同时,还参加了《后大众化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模式研究》课题组,洞悉了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矛盾,提出了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模式及改革措施。

广泛调查,踏遍千山万水,求真实情况

从事人文社科研究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既要掌握国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也要掌握国内研究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农业走在前面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弄清发达国家的经验,汪发元教授广泛学习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发达国家农业经营主体的状况与国内农业经营主体状况的比较,得出启发并提出建议,形成了《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发表在权威期刊《农业经济问题》上。在大量收集国外资料的同时,汪发元教授十分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特别是要准确地了解是什么人在种地,他分不同情况,在全国开展抽样调查。通过联系学院家住福建武夷山的学生,当人们都往家里赶准备回家过春节时,他独自乘坐动车赶到了福建武夷山,展开了农村经营主体的调查,到家时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准备过年了。春节刚过的正月初七,又乘坐动车出发了,这次的目的地是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他和学生一起对全村逐户调查。除了找学生就是找校友帮忙,当得知在江苏、安徽、云南有校友时,他又和那里的校友联系,利用暑假和团队成员一起前往这些地方进行调查。就这样,他们在全国调查了福建、河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山东、湖北10个省,每个省剖析1个村。农村种地人的基本情况完全掌握了,弄清了谁在种地的情况,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深入研究,走访问卷结合,提政策建议

近年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为了弄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带动周边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汪发元教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从理论上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多项假设。为了检验这些假设,汪发元教授和团队其他主要成员一起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借助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机会,在全省各地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两年下来做了近2000份问卷调查表。汪发元教授带着研究生将这些调查来的数据应用计量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出来的结果证实了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就这样,一篇篇既有理论分析,又有调查数据和针对性较强政策建议的论文被CSSCI来源期刊录取。在科研活动中,汪发元教授深有感触地认为,科学研究的真谛就在于真实,特别是人文社科的研究,数据要真实,情况要真实,必须充分准确了解研究对象,而且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准确把握。汪发元教授课题和文章的选题都是建立在认真学习国家政策的基础之上,每一篇文章都建立在真实感受、真实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汪发元教授热衷于和自己的研究对象——农民交朋友,自2010年以来,积极参与学校职业培训中心承办的“农业创业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培训工作,每年与培训班跟踪服务团队成员一起下乡到全省农村对培训班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在培训工作和跟踪服务中,根据农民创业的需要,集5年的调查研究积累,和省农业厅相关部门领导一起撰写了《农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著,于2015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在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受到广泛好评。汪发元教授正像泛在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海洋的一叶小舟,迎着风浪,克服着多种困难,奋力拼搏向前!

(编辑 陆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