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少斌,博士,副教授。2013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动物生态方向),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从事生物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承担多门本科生课程(《现代遗传学》《基础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地理学》等)和两门研究生课程(《分子数量遗传学》《生物统计学》)。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成果
以珍稀动物和中国特有物种为研究对象,在分子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曾参与完成国家林业局项目“东北虎DNA谱系构建与遗传管理系统的开发”,为避免圈养东北虎近交、提高后代存活及优生优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参与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的物种/物证鉴定及象牙标记等工作,为打击珍稀动物及其制品走私犯罪,起到了良好作用;此外,还参与完成导师主持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1项。
进入长江大学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面上项目1项、长江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发现并命名2个动物新种。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8篇(以长江大学为第一单位SCI论文5篇);研究和描述了国际上目前缺乏基础数据资料的动物类群6种,填补了相关物种在繁殖生活史资料的空白。积极参加国内同行顶级学术会议,先后受邀成为国际SCI刊物《Acta Ornithologica》《Ardeola》《Fortail》审稿人。此外还经常参与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评价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保护等工作,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曾与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在青海的天峻草原、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及西藏的羌塘草原,分别建立了野外研究观测站。每年都前往青藏高原开展野外研究工作,已收集到大量高原动物的系统研究资料。研究结果以大尺度数据为理论依据,揭示了高原动物类群的地理变异规律和宏观演化机制,阐明了高原动物的繁殖策略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丰富和扩展了高原动物生态与进化的理论体系。
(编辑 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