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长江人才】菁英人才孟江辉

发布时间:2016-09-07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

孟江辉,博士,副教授,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骨干研究人员。2005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长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学士与硕士学位,2011年6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在长江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从事页岩气储层评价及地质选区研究。

研究领域

油气成藏、油气地球化学、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评价。

主要成果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横向项目4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并完成国家级纵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在《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篇、中文核心3篇。

主要创新成果包括三方面:

(1)阐明了我国东部典型断陷盆地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机理

从静态地质特征和动态地质过程出发,以油源对比和盆地模拟为手段,划分了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原油成因类型,恢复了关键成藏期的储层古孔隙度、古流体压力及断裂活动史,阐明了油源断层和“源”“储”的时空匹配关系,建立了新生古储型油藏的成藏模式,并总结了成藏主控因素。在这一领域参与完成相关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篇,其中SCI期刊收录1篇、核心期刊3篇。

(2)解决了我国西部典型含煤盆地煤成油来源的争议性问题

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参数在含煤地层油源对比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排烃过程中煤和泥岩甾、萜烷地质色层效应的差异及其对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厘清了吐哈盆地煤系原油的成因及来源。在这一领域参与完成相关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篇,其中SCI期刊收录1篇、EI收录1篇。

(3)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扬子地区实际地质特征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2013年至今,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贡献人完成了《中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关键评价指标限定值研究》《湘西北古生界页岩分布与烃源岩特征调查》《湖北随南-京山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等项目,提出了高过热演化-强构造改造区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埋深、单层厚度、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的下限值以及成熟度上限值。在这一领域参与完成相关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篇。

(编辑 陆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