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学科研

【2016年温暖长大候选人】田传茂:精心育人 潜心学术 热心团队

发布时间:2017-01-04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田传茂,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武汉市翻译协会副秘书长,西班牙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际三大检索期刊之SSCI和A&HCI收录期刊Critical Arts: North-South 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and Literature特约审稿专家。协助指导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英国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博士研究生。

田传茂出版著作、教材等10多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SCI和A&HCI收录论文8篇,CSSCI收录论文10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4)。

2016年10月,田传茂带领团队组织承办了“第十一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论坛”,赢得学术界好评。2016年4月,获 “十二五”长大科研百人称号。

精心传道授业解惑 广受赞誉

从教20多年,田传茂一直秉持“诲人不倦,润物无声”的精神栽培学子,演绎了“春华秋实”的精彩,酝酿了“桃李满天下”的醉人芬芳。他主讲笔译、翻译研究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对于外语专业,他指出,学生需要掌握好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在课堂上,他经常教导学生要筑牢基础,提升双语能力以及汉英转换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外,他推荐学生研读许渊冲大师的汉译英诗歌作品,如《唐诗三百首》;张培基大师的汉译英中国散文、小说,如《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在英语翻译方面,田传茂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他引导学生们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并传授品味经典电视剧、阅读经典小说的乐趣,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有意考研的学生,田传茂推荐他们去阅读、借鉴一些名家名译,如2014年国际译联“北极光”奖获得者许渊冲和翻译家张培基的经典译作,推荐报考学校和导师等。

田传茂不仅在课堂上尽心教授学生,他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英语、感悟翻译,将学习植根于现实生活,如留心从商店的双语广告里学英语、鉴赏译文。他和学生分享观看《阿凡达》、《卧虎藏龙》的心得,探讨其字幕翻译的得失等。此外,田传茂还创建了笔译QQ群、微信群,和学生交流思想、传授新知。他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翻译教师,不仅要有精神修养,在学术上精益求精,还要有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田老师授课生动形象,经常会走到你身边随机提问,比较注重课堂考勤和课堂表现。他会让我们分成小组进行翻译练习,然后仔细评讲。他为人随和,尊重学生。他会让我注意到两个特别相近的词的差异,让你注意到翻译细节,他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一名大三学生说道。

田传茂热心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先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所指导的学生获湖北省优学士学位论文4篇、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人、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三等奖1人。

潜心学术研究 硕果累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在《论语》中提到,求知的最高境界便是以学习为乐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主动去发现、探索、实践。田传茂就是这样一位痴迷于翻译研究的学者。他游走在中外文学名著的王国里,细细品味外国学者对《水浒传》、《红楼梦》、《围城》等中国文学名著的翻译。为了提升自己的笔译能力,他将学校图书馆中所存的翻译杂志全部借阅了一遍。

“圆梦的过程不能建立在心血来潮的基础之上,它必须是恒久的坚持。”田传茂与同事分享道,“我记得,自己当时把罗新璋先生编的《翻译论集》琢磨了三四遍。直到现在,我仍可以准确地说出有些文章的标题以及论集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

1997年,田传茂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期间,他继续学习外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语言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的科研、教学、著书立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取得硕士文凭的田传茂选择回到长江大学任教。随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西班牙罗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兼修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高级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异国的求学经历使他迅速地成长,也使他在翻译领域的造诣日益精进。

多年来,他沉淀自我、潜心钻研,致力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并在“翻译技术与市场”、“翻译史”、“科技英语翻译”等多元领域均有建树。

同时,他痴心于翻译学理论方法的探索,长期担任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的项目主持人,和同事们精诚合作,输出了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获得行业范围内的一致认可。

近几年,田传茂撰写或主编著作和教材共计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多篇国际翻译期刊论文结集成书,定名《翻译面面观》(Aspects of Translation),已由德国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田传茂主持了以“中国翻译市场发展60年研究”为课题的科研项目,成功获得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并于2016年顺利结项。

“翻译的涵盖面非常广阔,甚至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交流。因此,除了扎实的英文基本功,我们还必须通过扩大阅读量来丰厚知识的积淀。”

为了拓宽自己的思维,他常常浸润在“埋首故纸堆”的幽境里,流连于书香墨韵,享受着知识的无垠浩渺;为了更好地实现语言的自如转换,他坚持独立地完成相关翻译工作,然后搜集各种版本的译文,在对比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了还原文化差异下的语言幽默感,他尝试着从社会背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梳理、分析文化转换艺术的精髓所在。

如今,身兼多职的田传茂在授课、研究的同时,依然从事着翻译工作。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次翻译材料或是撰写教学研究专著,面对棘手的专业术语,他都会反复查阅各个网站,甚至咨询远在国外的导师和研究同行。

禅精竭虑组织学术会议 打响长大品牌

2016年10月14日—16日,外国语学院承办了“第十一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论坛”。会议圆满成功,得到200多位与会中外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作为组委会核心成员,田传茂参与大会筹备一年多的时间,参加大小协调会议10多次,广泛争取资源,立下了汗马功劳。

精心策划,确保会议质量。作为翻译研究中心负责人,田传茂精心设计了会议的程序手册,创设了“专家采访、主论坛、分论坛、高峰对话”4种会议形式,让与会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充分地交流思想、探讨学术、增进友谊。田传茂还亲自指导团队成员设计精致的电子邀请函、会议展板、会议资料袋,集展示“长江大学形象、外院特色、学术魅力”于一体的会议宣传片等等。“注重细节,干任何事情都要执著,要有定力和工匠精神,一定要把长江大学的品牌推广到国际舞台。” 这是田传茂在筹备会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千方百计,力邀国际学者。国际学术会议,与会专家的学术影响力和主旨发言,是展示学术会议含金量的核心。为打响长江大学翻译学术会议的品牌,田传茂承担起研讨会的全部学术工作。田传茂利用自己在国外的学术人脉,放弃暑假闲休,不分周末、加班到深夜、反复磋商,邀请到了6个国家10多位翻译界的知名学者,如国际译联秘书长Frans De Laet教授、著名翻译学术期刊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主编Roberto Valdeon教授等,担纲大会主旨发言人。为了在第一时间回复国外主旨和嘉宾发言人的电子邮件、及时交流信息,眼睛本不太好的他,常盯着电脑工作到深夜。这些学者的到来,提高了会议的层次,开阔了长大师生的眼界,提升了长江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应对会议意外,临阵不乱,全力以赴。在邀请国外嘉宾时,田传茂碰到一些曲折与考验。例如,在会议召开前的10多天,答应与会的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志教授,丢失了护照等重要文件而无法参会;爱尔兰的Kieran O’Driscoll博士在会前两个月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也无法参会;已答应参会的Frans De Laet教授,在会前一直联系不上。怎么办?田传茂在着急不安中,快速发动所有学术关系,千方百计“盯”着专家们不放,通过电话、学校网页、邮件、托熟人等多种途径联系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田传茂终于联系上De Laet教授;但因夫人生病,De Laet教授对于是否参会左右为难。他每天发送温馨邮件慰问De Laet教授及其夫人,传送荆州的历史名片、楚文化的精深典故……。浓浓的人情味和执着的精神,终于感动了De Laet教授,他终于答应参会并发言。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Kelly Washbourne教授因飞机晚点,不得不调整航班。田传茂有条不紊地指导团队成员改签机票,到机场接人,动用资源办理快速通道等,历经多方协调,最终得以让Kelly Washbourne教授准时与会。

作为大会主旨发言人,田传茂精心准备发言PPT,会前多次演练,最后在会议上其主旨发言获得一致好评。

打造科研团队 培育青年才俊

呕心沥血,培养青年才俊。作为长江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负责人,田传茂十分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关心、指导年轻教师的成长。翻译研究中心有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近20人,他们多次深入田传茂课堂听课、请教课题申报、讨教攻读博学位等。对于同事们的需求,田传茂总是尽心尽力,如帮助联系博士生导师、撰写推荐信、联系学校等。同时,他认真指导罗博、马春花、伍廉松、卫晓旭、楼有根等年轻教师申报课题,给他们修改申请书并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他率先垂范申报课题,并悉心指导中心成员撰写项目申报书,带领他们协同攻关,撰写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例如,他与王峰博士合作撰写的专著《翻译与文化》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田传茂的带领下,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3年来,翻译研究中心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包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6部,发表高质量文章20多篇,其中包括6篇SSCI文章,获得一项部级奖励。长江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影响力日渐提升,吸引到一批国内外学者加盟,如欧洲译协主席、西班牙洛维拉-依维尔基里大学的Anthony Pym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黄忠廉教授和“云山青年学者”王华树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的许明武教授等,团队成员发展到30余人。

作为一名学者,田传茂始终秉承着“业精于勤”的钻研态度,在“翻译”的田垄上细细耕耘,用执着和坚毅浇灌着这片沃土,开出繁花朵朵,结得累累硕果。(外语学院供稿)

(编辑 陆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