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湖北日报网:长江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谢红星这样诠释《活着》

发布时间:2017-06-16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 许文秀 通讯员 李波 徐健剑 刘少文)情怀依旧,青春不老。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栀子花开,长江大学新一届的毕业生开始踏上人生征程。

2017年6月15日,长江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在该校荆州校区和武汉校区举行。毕业典礼上,校长谢红星为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并为他们拨正流苏,祝贺他们圆满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与此同时,谢红星校长也为学生讲述一个老毕业生的毕业情怀和分享读书感悟。

自2014年6月调任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以来,谢红星用脚步丈量每寸土地,用眼睛观察点滴变化。干实事、求实效,他让长江大学的“发展难题一个个得到解决、顾虑一个个消除、信心一天天增强”。坚强、善良、信仰,这或许正是谢红星校长对《活着》的诠释,也是他对长江大学毕业生的真情寄语。

附:谢红星校长讲话全文

坚强 善良 信仰

——在长江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谢红星

(2017年6月15日)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尊敬的校友代表、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青春的盛宴,开启同学们崭新的未来。30年前,我与在座许多同学一样,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带着母校真诚的祝福,踏上了建设祖国的征途。大学毕业时的我们,一样的青春年少,一样的激情飞扬。倘若时光继续流逝,再过30年,我相信,我会和同学们一样情怀依旧,青春不老。此刻,让我以一名老毕业生的名义,为你们的毕业壮行,为你们的青春喝彩!

最近,央视的栏目《朗读者》,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被称为“一股清流”。《朗读者》邀请的人,或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或是默默无闻的百姓。他们朗诵的作品,或是经典名作,或是书信札记。我一次又一次被朗读者和他们朗读的作品所感动。我在想,他们或激情,或平淡的朗读,展现地是朗读者独特而丰富的人生,解剖的是自己的内心和生命,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朗读者》无疑成为了这个纷繁喧闹、浮躁世界的一支空气清新剂。也许是出于与《朗读者》同样的考虑,三年来,我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都会为同学们推荐几本书。今年推荐的两本书,一本是余华的小说《活着》,一本是美国保罗·海恩等著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今天,我想结合我对这两本书的理解,谈几点我关于人生的感悟,也算作是我对同学们的殷切期盼与祝福。

《活着》这本书拍过电影,获得过很多奖励,情节也非常简单,它讲的是一个普通人--福贵的故事。福贵的一生充满艰辛坎坷,经受过无数次的打击与失败,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缩影。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坚强。命运对福贵似乎太过绝情,家道中落,贫苦潦倒,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但福贵并没有就此倒下,而是默默承受了命运给予他的一切,依然顽强地活着。“我还活着”成为福贵的表达和宣誓。所以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福贵的活着,体现了一种不屈,体现了一种抗争,体现了一种坚持。我想,同学们走出校园后,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比如,你们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机,你们会面临职场竞争的压力,你们会面临成为房奴、卡奴、车奴的处境。但是,我希望你们能乐观地面对人生中一切困难和挫折,把困难当作人生的学堂,把挫折当作人生的垫脚石,不断成熟、成长,永远做命运的强者。我甚至想,福贵的活着,是不是一种耻辱呢?当然不是,因为只有活下去,我们才能去改变命运。我们不能简单地从道德的高度去要求、评判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当命运扼住你的咽喉而不是你扼住命运的咽喉,当你的一切呐喊抗争都是自取其辱甚至是自取灭亡的时候,想办法坚强的活下去,或许是唯一的理由。

但是,人生只有坚强还是不够的。坚强,只能证明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而善良与包容,才是我们对苦难的一种超越。“善良”是我在这部小说中读到的第二个词。《活着》中的福贵,从一个败光家产的纨绔子弟,到一个自食其力的贫苦农民,再到一个与老牛为伴的孤寡老人,也许他的一生浑浑噩噩,平平淡淡,一事无成。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人类的善良。因为善良,尽管苦难接踵而至,他仍能保持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能为一家老小喝上一碗粥而感到幸福,能为爱他的妻子和不离不弃的家庭而自豪。因为善良,尽管别人巧取豪夺了他的家产,让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福贵仍能坦然面对,保持内心的一份淡定与从容。

同学们走向社会后,也许会遭遇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看到很多与我们价值观相背离的事情。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无法伸张正义,你至少要保有善良;当你无法说出真相,你至少要拒绝说谎。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如果我们心怀恶意、用冷漠去对待社会和他人,我们获得的必然是对抗与冷漠;如果我们用善良和包容去对待这个社会和他人,我们获得的将是快乐、淡定和阳光。当然,我说的善良和包容,绝对不是让大家无原则地去忍让,而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是一种饱经风霜的历练。正如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老师讲的:你们年轻,我们也年轻;你们有你们的财富,我们有我们的财富;你们的财富是来日方长,我们的财富是饱经沧桑。我想,只有一个经历过世间风雨的人,一个具备善良、包容心态的人,才能讲出这样坚定而又自信的话。我们用善良、包容去对待这个社会,我们就会原谅别人的错误和不足,甚至包括反对我们的人;我们也会正确地对待文化与价值观点的冲突,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内心的安详与宁静,忍受孤独,追逐梦想。

如果是苦难让我们变得坚强,超越苦难让我们学会包容,那么认识苦难、理解苦难,则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信仰”是我在小说中读到的第三个词。信仰,我相信,你们在学校听到的比较多,我也在多次的讲话中讲到我们大学的核心价值观,讲到我们青年人应该秉承的一种价值观。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同学们,让信仰永存我们的心中。因为有了信仰,我们就会正确地对待生活的苦难甚至打击;因为有了信仰,我们就会包容别人和自己的失败;因为有了信仰,我们就会正确看待我们人生道路的曲折。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开篇中,讲过一个关于堵车例子。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堵车,会感觉烦躁不安、心烦意乱。可是,如果你从高空俯视,看到的却是平稳有序的车流,一辆接一辆,首尾相接。那样一种无序的状态,从高处看,反而是一种和谐,一种有序的流动,甚至还有一点审美的愉悦。而且,你会看到,最后每一辆车都能安全顺畅地到达目的地。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遭遇“堵车”。你所看到的杂乱无章,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所看到的充满曲折,可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前行的道路被堵住,我们的心不能被堵住;当我们前进的方向被遮住,我们的心不能被遮住。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信仰是从你出发的那一刻起,就坚信自己可以到达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人生中遭遇“不顺”、甚至“堵车”的时候,一定要永远保持在大学的激情,永远相信青春的力量,永远相信激情的力量,永远相信信仰的力量!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人生的风雨也许会让我们的道路充满坎坷和泥泞,但是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坚强;生活的磨难也许会让我们失去信心,甚至迷失方向,但是我们的胸怀会变得更加宽广;迷途的人生也许让我们尝尽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但是我们的信仰会变得更加坚定。同学们,让我们从改变自己开始,开启人生新的旅途,开创人生新的辉煌!

最后,我想为大家朗读这样一段话,作为我今天讲话的结束。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墓志铭: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链接:

http://edu.cnhubei.com/xwtt/tt/201706/t20170615_122684.shtml

(编辑 胡红霞)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