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杨文星教授团队在物理学与材料科学领域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影响因子26.8)上发表题为“Inorganic Oxide Phosphors-PDMS Composite Platforms: Recent Breakthroughs and Challenges in Multifunctional Emerging Applications”的高水平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无机氧化物荧光粉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体复合的制备工艺与关键技术环节,为高性能复合薄膜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见解。

该论文全面回顾了无机氧化物荧光粉-PDMS复合平台的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该领域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论文详细阐释了光致发光与机械发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荧光粉在刺激响应型发光中的内在规律及最新研究趋势,为后续性能优化与前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总结了三种主流PDMS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为高性能复合薄膜的制备提供了指导。
据论文介绍,该类复合平台凭借其柔韧性、化学稳定性和共形集成能力等独特优势,在柔性显示、高级防伪、柔性光学测温、生物医学传感与应力可视化成像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论文系统梳理了这些复合平台在不同发光系统中的多样化应用,充分展现了其在光电子、医疗健康及安全防护等战略领域的应用前景。尤为重要的是,论文对该领域存在的核心挑战与可能的解决路径进行了前瞻性展望,包括深化结构-性能关系认知、建立统一的性能评估标准、探索荧光粉发光效率提升策略、推动跨学科融合以拓展新兴应用场景,为该领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承鋆为论文第一作者,杨文星教授、华永彬教授、韩国庆熙大学Jae Su Yu教授及重庆邮电大学李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长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据了解,该团队近年来在稀土/过渡金属掺杂发光材料、光电功能器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Advanced Materials》(IF = 26.8)、《Carbon Neutralization》(IF = 12)、《Inorganic Chemistry》(IF = 4.7)、《Ceramics International》(IF = 5.6)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未来,团队将继续推进稀土/过渡金属掺杂发光材料在光电子信息、未来显示、近红外无损检测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领域的创新研究。(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供稿)
(审核 秦良斌 水涛 编辑 杨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