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方红 温韬)地质灾害因何突发?怎样科学防控?近日,应急管理部应急减灾专家、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主任委员、我校地球科学学院陈宁生教授受邀作为主讲嘉宾,亮相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推出的公益科普项目“科学公开课”(第七季),在线讲解意外山地灾害的属性、机制及应对策略。

课程采用“授课+直播互动+留言答疑”形式,紧贴社会热点与科技前沿。课程中,陈宁生教授结合“四川筠连2·8滑坡”“云南镇雄1·22滑坡”“康定3·3泥石流”等典型案例,系统剖析了滑坡、泥石流等意外山地灾害的成因与发生机制,介绍了“泥石流物源控制理论”“蠕变型滑坡群蝶作用机制”等多种灾害理论机制,并归纳出其“夜发性”“滞后性”“重复性”和“群发性”等典型规律。他还介绍了当前山地灾害防控的新技术和应用实践,强调“群测群防”模式在未来防灾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互动环节,陈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就“暴雨后山谷中突然出现泥石流”“同一沟谷不同年份爆发临界条件”“手机滑坡预警原理”等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解答。

据了解,《科学公开课》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打造的纯公益、全开放科普品牌,旨在依托顶尖科学家资源,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自2022年启动以来,该课程每年寒暑假持续推出,受到广泛欢迎。
观看链接: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2&ar_id=622708
(审核 杨全辉 编辑 杨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