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江大学新闻网!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新闻速递

【师德标兵】张善彪:匠心筑梦志 青春指路人

发布时间:2022-09-05 作者: 浏览次数: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到创新基地,为人师表。笃定教学,用心、用力、用真情,一丝不苟;笃志人师,做人、做事、做学问,率先垂范。他就是机械工程学院张善彪老师,躬耕教育30多年,培养一届届优秀学生,荣获多项学科竞赛大奖,特别是由他指导的《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拔秆伏“魔”助棉白》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教书育人——善

汪国真有一首诗叫做《感谢》: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张善彪老师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受人感谢的人,他总是无私的帮助学生、老师和身边的人。

作为老师,他潜心教学,认真备课,《人机工程学》等课程让学生受益匪浅,他的毕业论文课题深受学生喜爱,选题时经常被学生“秒光”。严谨务实,精益求精,是张老师留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他将这种科研精神带到课堂上,与学生深入探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刀片的角度稍有偏差,做出来就会报废,浪费材料,浪费钱财。当时张老师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角度先定好再进行下一步,他带领我们多次使用模拟仿真实验,甚至有时候还拿出小刀在手边比划。”对于张善彪老师教学的严谨,徐郢涛至今记忆犹新。

学院老师都知道,张善彪本人家境并不富裕,但为了帮扶年轻老师科研和学生创新,他总是拿出自己的工资作路费、买仪器等。

他积极主动承担着学校机械创新社的指导工作。多年来,他指导的多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屡获殊荣。“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给我们讲课,有时还带来各类模型,大大提高了我们上课的兴趣。”机械创新社江一平点赞道。

张善彪就是一个热心的人,学院师生曾推选他为长江大学2013年“温暖长大”候选人。

匠心筑梦——彪

“30多年来,我的梦想就是搞科研、搞发明,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捷。”张善彪说。他特别希望自己亲手设计制造机械,解决农田拔棉秆的难题。这个梦想从儿时萌芽,到逐步付诸行动,始终是他心中的挚爱,更是一生割舍不了的追求。梦想来自生活。张善彪决定去西北农大学习农业机械,缘于儿时放学后做农活,身材较小的他拔棉秆特别费劲,从而萌生了制造机械代替人工的梦想。

有人说,学者须要自信,既自信,怎生夺亦不得。这种自信就是严谨务实,精益求精。从零开始,设计加工,技术攻关,10000多个日夜,4000多个参数,1200多张图纸,19项专利,记录了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研发的艰辛,见证了面对挫折问题敢于迎难而上的坚守。近几年,张善彪每年都要在新疆待1-3个月,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项目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同时,他关注的鱼类宰杀机、园林粉碎机等研究也取得实质性成果。他与农学院桂连友教授联合发明一种吸虫器,与电信学院5名老师一道研发汽车轮毂冷却仪……他参与湖北、浙江、江苏、山东、新疆等地方企业科技攻关项目达30余项。多年来,他自筹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其中在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等多个项目上投入基础研发资金1500万元,帮扶学校老师科研500万元,在学生学科竞赛方面直接投入300万元。

张善彪认为机械之路是一条不归路,既然已经选择了,就用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义无反顾地一直走下去。2022年,张善彪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样机,可以解决了棉田棉秆全量高效收获、残膜机械化回收两大难题,实现拔净率高达97%以上、断秆率控制在2%以下,较于人工效率提高了125倍以上。

张善彪相信,个人的梦想必须紧跟民族复兴梦。30多年铸造农用机械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圆梦。

青春指路——爱

在学生心中,张善彪亦师亦友,陪伴一届届学生为梦想,尽情创造。从机械理论课跨度到计算机理论课程,再到心理学、农机发展、思政育人,他一直激励学生坚定机械梦,教导学生静养“虎气、大气、霸气”人性品格,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多年来,他带领学生研发试验,工厂中挥汗如雨装配磨合,田地里头顶烈日测试样机,共同品尝多少艰辛多少汗水多少个不眠之夜,收获终身难忘的快乐、满足与成绩。他指导学生李平发明黄鳝宰杀机时,让李平去动物科学院观察鳝鱼的特性,并拿出8000块钱支持这个项目,最后申请了专利,2013年10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之《巧杀黄鳝》进行了专题介绍。同时,他带领学生发明了莲米分离穿心脱壳机、莲米壳仁分离清洗机等多项国家专利。

陈兴旺同学清晰记得,张善彪要求科研项目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基本功,包括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机械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SOLIDWORKS三维建模及仿真模拟、办公软件基本操作等,甚至包括演讲与问辩的口才训练。他要求项目组学生每周向他汇报,每半个月要去一次公司,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他认为这些点滴都会成为学生进步的脚印。

如今已经保研吉林大学的杜帅龙对张善彪特别感激。他大二初对机械专业的比赛感到迷茫,对于一些比赛项目不敢参与,是张善彪鼓励他不要放弃,自己终于勇敢跨出第一步。“我从大二就开始跟张善彪老师一起做研究,张老师很有想法,思维很独特,很新颖。”装备11002班王强军说,“如果我们科研遇到困难,张善彪老师会毫不犹豫地帮我们解决疑惑。”也正是他无私指导和悉心奉献,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中不断刷新竞赛成绩,《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拔秆伏“魔”助棉白》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棉田棉秆残膜联合收获机——拔杆伏“魔”助棉白》项目获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入围国赛。他的学生中许多选择就读研究生,考取(保研)中国石油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升华“创造情”,继续“机械梦”。

千不求,万不求,只愿科研育人到白头。张善彪坚信,只要自己把梦和爱捧给太阳,一定会融化世界上最坚硬的寒冰,他愿意永远做一个追逐太阳的人。(摄影 学生记者 李嘉伟)

(编辑 李胜杰)

新闻排行榜

推荐图片